百指忍贫需远次,壮心销尽鬓丝知。
身如韦素居常泰,官被声名折得迟。
束檐喜闻千里戍,出山唯有十年诗。
兰亭风月应须记,人物依稀似晋时。
赵东阁倅越
百指忍贫需远次,壮心销尽鬓丝知。
身如韦素居常泰,官被声名折得迟。
束檐喜闻千里戍,出山唯有十年诗。
兰亭风月应须记,人物依稀似晋时。
注释翻译与赏析:
- “百指忍贫需远次”:
- “百指”形容双手长满了老茧,象征着辛勤工作和忍受贫困的生活状态。
- “忍贫”表明诗人为了生计不得不忍受贫穷。
- “需远次”意味着被迫远离家乡,生活条件艰苦。
- “壮心销尽鬓丝知”:
- “壮心”指的是雄心壮志或豪情壮志。
- “销尽”意味着这些宏伟的志向最终消失了。
- “鬓丝知”则表达了随着年龄的增长,雄心也随之减退的感觉。
- “身如韦素居常泰”:
- “韦素”指韦皋,唐代名臣,以清廉正直著称。
- “居常泰”表示像韦皋一样,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 这反映了诗人对政治清明、官员廉洁的期望。
- “官被声名折得迟”:
- “官被”可能指的是因政绩显著而受到的赞誉。
- “声名”代表外界的声誉和评价。
- “折得迟”意味着尽管有好的名声,但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得到应有的认可或晋升。
- “束檐喜闻千里戍”:
- “束檐”可能是指简陋的住所,暗示诗人简朴的生活。
- “闻”是动词,意为听到或知晓。
- “千里戍”指边疆上的军营,可能是从军边陲的情景。
- “出山唯有十年诗”:
- “出山”意味着离开官场或官场生涯。
- “唯有”强调了只有十年的时间来回顾过去的政治生涯。
- “十诗”可能是指这十年间创作的诗歌,反映出作者在官场中的所见所感。
- “兰亭风月应须记”,:
- “兰亭”是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与友人聚会饮酒作诗的地方,这里可能代指文人雅集。
- “风月”通常指自然景观或人文环境的美好。
- 这句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隐含着对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重视。
- “人物依稀似晋时”:
- 通过使用“依稀”一词,诗人表达了对古代晋朝人物形象的模糊记忆或想象。
- “晋时”可能指的是晋代的历史或文化背景,也可能是诗人对自己年轻时的理想状态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