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晷场中较尺寻,荣亲无路泪盈襟。
一贫谁过箪瓢巷,百口难宽儿女心。
昨梦重圆知误喜,平生失计为工吟。
近来文体尤趋薄,古道何由可语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全诗如下:
寸晷场中较尺寻,荣亲无路泪盈襟。
一贫谁过箪瓢巷,百口难宽儿女心。
昨梦重圆知误喜,平生失计为工吟。
近来文体尤趋薄,古道何由可语今。
注释:
- 寸晷:指时间,晷是古代用来测量日影的工具。一寸光阴一寸金,一寸光阴一寸人。
- 场中:比喻考场,寸晷场即考场。
- 荣亲:指科举成功,荣登仕途。
- 箪瓢:古代的饭器,形容贫穷的生活。
- 百口:全家大小,泛指家人。
- 昨梦重圆:意味着昨晚做了个好梦,梦到自己实现了愿望。
- 失计:失去策略或计谋。
- 工吟:指刻苦钻研诗文。
- 文体:指文章的风格和体裁。
- 尤趋薄:尤其趋向轻薄。
赏析:
孟郊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表达对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慨而著称。孟郊一生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均未中第,因此他常常在诗中表达对仕途的失望和无奈。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科举落榜后的情感。首句“寸晷场中较尺寻”,描绘了诗人在考场上焦急等待的情景,寸晷场即是考场,比较尺寻则暗示了时间的紧迫与自己的无助。第二句“荣亲无路泪盈襟”,表达了诗人对未能获得官职、无法光耀家门的悲伤之情。第三句“一贫谁过箪瓢巷”,反映了诗人的贫困生活,箪瓢是古代简陋的食物容器,巷表示生活的艰难。第四句“百口难宽儿女心”,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期望和责任的沉重感。第五句“昨梦重圆知误喜”,则是诗人通过梦境实现愿望的幻觉,醒来时却发现自己依然困顿,这种现实的反差让人更加痛苦。最后一句“平生失计为工吟”,则是诗人对自己的反思,认为自己的勤奋努力并没有带来预期的结果,反而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困苦。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科举失败的描写,反映出作者深刻的人生感悟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同时,也展示了孟郊诗歌的独特风格和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