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首文殊师,昔为七佛祖。
尝发大悲愿,广度诸有情。
念彼东北方,是为清凉境。
龙神五百俱,眷属万菩萨。
设化于此土,示现无量光。
闻者叹希有,何况目所见。
我于曩劫中,曾种种供养。
今复得亲近,瞻睹异于常。
念无始劫来,有尘沙数罪。
一获光明相,释然尽消灭。
又念诸众生,与我同体性。
乘此胜妙力,离苦愁解脱。
我今永归依,敬礼发弘誓。
愿尽未来际,常居佛会中。
一闻微妙音,即证无上道。
十方虚空界,一切诸有情。
尽愿同我心,速悟无生忍。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祜,题目叫《清凉偈》。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注释:
稽首文殊师,昔为七佛祖。
向文殊菩萨致敬,他是过去的七位佛之一。尝发大悲愿,广度诸有情。
曾经发下大慈悲之心,普渡所有众生。念彼东北方,是为清凉境。
思念东北方向的地方,那里是清净清凉的境界。龙神五百俱,眷属万菩萨。
有龙神五百个,以及众多的菩萨眷属。设化于此土,示现无量光。
在这个尘世中施法教化,显现出无数的光明。闻者叹希有,何况目所见。
听闻此事的人会感到惊奇和赞叹,更何况是亲眼所见。我于曩劫中,曾种种供养。
在往昔的劫数中,我曾不断地修行供养。今复得亲近,瞻睹异于常。
现在又有机会接近,看到了不同于以往的修行境界。念无始劫来,有尘沙数罪。
回顾无始以来的劫数,积累了无数的尘世罪业。一获光明相,释然尽消灭。
一旦获得了光明的形象,所有的罪业都得以解脱。又念诸众生,与我同体性。
同时想到所有众生都是与自己有着相同本质的存在。乘此胜妙力,离苦愁解脱。
依靠这份超凡的力量,脱离了痛苦和忧愁,得到解脱。我今永归依,敬礼发弘誓。
我永远地皈依佛法,恭敬地向佛法发誓。愿尽未来际,常居佛会中。
愿在未来无尽的岁月里,始终住在佛法的聚会中。一闻微妙音,即证无上道。
只要听到佛陀微妙的声音,就能证悟至高无上的佛法。十方虚空界,一切诸有情。
无论是十方的虚空界,还是所有有情众生。尽愿同我心,速悟无生忍。
希望他们能够和我的愿望一致,迅速领悟到“无生忍”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颂扬佛教教义和修行成就的诗歌,通过描述文殊菩萨在尘世中的教化以及信徒对于佛法的感悟,表达了对佛教信仰和修行的赞美。诗中描绘了一幅清净、光明、慈悲的景象,反映了作者对于超越世俗烦恼,追求精神解脱的向往。通过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佛教修行者的描绘,展现了佛教修行的连续性和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