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策举莫前,彗乃排胶轕。不指房心明堂位,不临箕尾后妃宅。
不抵参昴咏衾裯,不向牛女逐淫佚。不访狱廪至娄胃,不询盖营到危室。
不求社庙上井鬼,不好文章游奎壁。不穷天根越亢氐,不咨弋猎来柳毕。
不从玄枵问虚耗,不由张素丐觞客。不自觜觿访葆旅,不入柳仓觅厨食。
不呼七星问急事,不召南斗共斟酌。天王帝廷为大角,两旁三星如鼎足。
斗柄所指,以建时节,曰摄提格。洒扫庭内万化基,芜秽不治孰观法。
轸驱风车为宰辅,负衡失平在修饰。翼鼓羽翮主变夷,飞翰不劲必振刷。
秃帚一加,内清外肃。四海九州,罔不臣妾。帝座中居斡枢机,万年千载不停息。
【注释】
(1)驱策:驾驭。举:皆。莫:指天帝。前:指北极星。“彗乃”三句,以彗星喻天帝的使者。排胶轕:犹言排列整齐。
(2)房心、明堂、后妃宅:都是古代宫殿名。《史记·天官书》:“太微左星为文昌宫,主文章辞赋事。”《汉书·天文志》:“太微右星曰朱鸟,其宿五,自东南行绕极,谓之朱鸟中。南对箕星,西对毕,东对角,北对斗,此所谓天庙。其神祝融,其兽朱鸟。”
(3)参昴、牛女:均为星宿名。后妃宅:指后妃的居所。《史记·封禅书》:“自雍门以西至汧渭,殿屋复道周流,三十日成,命曰‘后土祠’,祠后土也。”“盖营”即“盖长”。“危室”,古星名,在今山西河津西北。《史记·封禅书》:“始皇还,立后土祠,礼后土云。”
(4)社、庙、井鬼:均为星宿名,均属“四渎”。
(5)文章:谓文采。游奎壁:指巡游奎宿和壁宿之间的天区。《史记·天官书》:“奎主文章,壁主符策。”
(6)天根、越亢、氐:均为星宿名。
(7)弋猎:《史记·天官书》:“张虚耗者,言网罗物也。”《汉书·天文志》:“钩陈之南,天街常陈卒士,名曰弋阳,主司天捕贼。”柳毕,即柳宿。《史记·天官书》:“柳为毕口。”《汉书·天文志》:“柳为天狱。”“玄枵问虚耗”,“张素丐觞客”等句,均是说天帝巡行四方之意。《左传·昭公十七年》:“天有六宗,日月星辰,接地曰阴与阳,天有四时,春分秋分,同律俱新。”
(8)觜觿:星宿名。葆旅、柳仓二句,是说天帝巡行时,由葆旅星宿来保护他,由柳仓星宿来提供食物。《史记·天官书》:“柳为厨库。”
(9)七星:指北斗七星。急事、斟酌:都是泛指。《史记·天官书》:“大角若傅,两小儿夹之。”
(10)玄枵:星宿名。
(11)张素:亦作“张曦”,亦作“张素”。《史记·天官书》:“张曦者,言天之将曙也。”《晋书·天文志》:“张素者,天之将白也。”《汉书·天文志》:“张曦者,天将明也。”“盖营”句,是说天帝巡行于盖宿、营宿之间。
(12)王庭:指天帝的居所。
【赏析】
本篇用七言诗形式写了二十八宿的运行情况和天帝的活动。首二句说明彗星出现的位置,并点明彗星的形状和特点。次二句写天帝如何驱使彗星运行。三四句写天帝如何巡视各星宿以及各星宿之间的联系。五六两句写天帝如何巡行四方。七八两句写天帝如何询问四方的情况。末四句写天帝巡行的路线和目的。这首诗通过写天帝的活动,生动地描绘了二十八宿运行的规律及其与天帝的密切关系。全诗构思巧妙,想象丰富而奇特,语言简练而又形象,堪称奇绝之作。
这首诗采用七言律诗的形式写成。这种形式便于铺叙天象变化的过程,便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全诗分为八节,每节四句,每句七个字,共六十八个字,节奏紧凑,一气呵成。
这首诗运用比兴手法来描绘二十八宿及其运动规律。第一、二句写彗星的运行轨迹,以“驱策”、“不指”等词表现出彗星的运行规律。第三四句写天帝巡视各星宿以及各星宿之间的联系,以“参昴”等词写出天帝巡视的范围和活动方式。第五六两句写天帝巡视四方,以“箕尾”等词写出巡视的方向和目标。第七八两句写天帝巡行四方的目的,以“求社”、“不好文章游奎壁”等词表现其巡视活动的内容和意义。
本诗在构思上颇具匠心,它巧妙地将二十八宿的运动规律与其代表的意义结合起来加以描写。例如,第一句写彗星出现的位置和形态,第二句写它的作用和意义,第三四句写它所经过的路线和活动范围,第五六两句写它的巡视对象和目的,第七八两句写它在巡视过程中所进行的活动内容和意义。这样既使二十八宿的形象鲜明生动,又使诗歌的主题思想得到充分的表达。
本诗在语言上也很有特色。它采用了一些比喻手法和象征手法,如“不指房心”“不临箕尾”、“不抵参昴”,等等。这些词语都带有浓厚的象征色彩,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此外,诗中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化、夸张、对偶、排比等,这些都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