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来闻说京师乐,香街十里春风箔。朝踏金梯入凤楼,暮下琼钩延翠幄。
蛾绿梅花装,淑质兰蕙芳。笙歌枣下曲,琵琶陌上桑。
宿酲未解莺催晓,玉珂策马长安道。解佩遗簪日日欢,不觉红颜醉中老。
我谓京国皆繁华,何时飞走登云车。谁知著足缁尘底,八年飘泊空咨嗟。
萧萧竹窗风暗度,耿耿兰缸灯自语。孤坐逢掖凝清霜,独卧重衾踏寒雨。
云雨阳台梦不成,况欲绮席罗倾城。丈人屋上乌啼夜,乾鹊巢中鸠唤晴。
啼夜夜未央,娟娟素月明。唤晴晴未霁,寂寂青春深。
鸠唤乌啼终有侣,犹胜月兔孀居千万春。
【注释】
辇下曲:指在宫中作乐。辇,帝王的车子,此处代指皇帝。香街十里春风箔,春风和煦,街上到处弥漫着香气;十里长街,都铺了一层薄薄如箔的春色。朝:早晨。金梯:皇宫中用金属制成的台阶。凤楼:华丽的宫殿。琼钩:形容女子颈项上佩戴的珠宝。翠幄:形容女子衣饰华丽。蛾绿梅花装:蛾绿为墨绿色,这里指女子的发色;梅花为白色,这里指女子的服饰。淑质兰蕙芳:淑质,指美好的品德。兰蕙,兰花和蕙草,这里泛指女子。笙歌枣下曲:笙、箫等乐器奏出美妙的音乐。枣下曲,指乐曲名,这里泛指乐曲。陌上桑:陌,田间小道,桑树丛生之地。这里泛指南国的民间音乐。宿酲:酒后留下的病痛。莺催晓:黄莺催人早起。玉珂:玉制的马络头,用来装饰马匹的马鞍。策马长安道:骑着马在长安城中行走。解佩遗簪:解开佩玉,丢掉簪子,这里泛指妇女打扮起来准备出外。日日欢:每天快乐。红颜醉中老:年轻女子因酒色过度而容颜憔悴。京国:京城,这里指唐朝都城长安。繁华:繁花似锦,繁华热闹。何时飞走登云车:什么时候能够像鸟儿一样飞上天去?乘云车,指成仙。飞走,指升仙。著足缁尘底:脚沾满了尘土。著足,穿着鞋。缁,黑色丝布。缁尘,黑土。八年飘泊空咨嗟:已经漂泊八年,却只能白白叹息哀伤。萧萧竹窗风暗度,耿耿兰缸灯自语:风吹动竹子窗户发出的沙沙声,灯光映照下的兰缸(铜制的盛酒器)发出幽幽的声音。孤坐逢掖凝清霜,独卧重衾踏寒雨:独自坐在官服里(逢掖),感到寒冷如霜。重衾,两层被子。踏寒雨,淋着雨水。云雨阳台梦不成:云雨之梦不能实现。阳台,传说中男女欢会的地方。月兔孀居千万春:《淮南子》说:“月中有兔。”寡妇居住的地方叫“孀居”,这里指嫦娥。这句诗是说嫦娥虽然孤单地居住于月宫,但仍不失其美丽。况欲绮席罗倾城:何况想要参加华丽的宴会,使满城的人都为之倾倒。丈人屋上乌啼夜,乾鹊巢中鸠唤晴:《尔雅·释天》说:“南方谓之夏,火正位也。”南方属火,夏季属火,夏天夜晚有蝉鸣叫。乾鹊(jiānqū)是喜鹊的意思,《诗经·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七月鸣鵙,八月鸣蜩。我曰维鹊有鸱。”这里的“鸠唤晴”是指喜鹊的叫声。啼夜夜未央:夜夜如此。未央,即未尽。娟娟素月明:皎洁的月亮高悬天空。娟娟,美好的样子。月兔孀居千万春:天上的月兔虽为寡妇,但依然美丽。终有侣,有伴侣。犹胜月兔孀居千万春:比嫦娥独自一人在月宫中要强得多。犹胜,胜过。月兔,这里代指嫦娥。
【赏析】
《辇下曲》,乐府旧题,本为汉乐府杂曲名。《新唐书·乐志》卷二十八载此曲辞:“辇道行幸时御制。”《太平广记·乐部》引《古今乐录》载《辇下曲》辞:“天子宴群臣于麟德殿前,赋诗以赠之。”《旧唐书·乐志》亦载此辞:“《辇下曲》,乐府词也。旧说闻京师乐,香街十里春风箔。”
这首诗大约是诗人在长安时所作。诗中描绘了长安城里繁华的景象,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情绪。
首四句写京城里人们的享乐生活。“香街十里春风箔”,街上到处弥漫着香气,十里长街都铺上了一层薄薄的春色。“朝踏金梯入凤楼,暮下琼钩延翠幄。”“朝”与“暮”相对,写人们从早到晚都在享受着这繁华的生活。“凤楼”、“碧幄”都是富贵人家的象征。“蛾绿梅花装,淑质兰蕙芳。”蛾绿梅妆,是一种古代妇女的美容化妆术,蛾眉绿染,涂上梅花粉妆,再点上胭脂唇,显得娇艳妩媚。“笙歌枣下曲”,“笙歌”是笙管乐器演奏的歌曲,“枣下曲”可能是当时流行的一种曲调。“琵琶陌上桑”,这是当时流行的琵琶曲中的一段。“宿酲未解莺催晓”,“酲”是酒醉后的病,“莺催”是黄莺鸟催人早起的意思。诗人通过这些描写,展现了长安城里人们无忧无虑、尽情享受生活的情景。
五至八句写长安城内的游乐活动。“宿酲未解莺催晓”,“宿酲”是宿酒未醒的状态,“莺催”是黄莺催人早起的意思。“玉珂策马长安道”,“玉珂”是镶嵌着玉石的马衔环,“策马”是用马鞭指挥马前进的动作。诗人骑马在长安城街头巷尾游玩,欣赏着春天的美好景致。“解佩遗簪日日欢”,“解佩”是解下佩剑的意思,“遗簪”是取下头上的首饰。诗人每天出门游玩的时候都会带上佩剑和首饰,可见他游兴之大。“不觉红颜醉中老”。红颜指美丽的女子,诗人陶醉于游乐之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不知不觉中变得年华老去。
九至十二句写长安城内的女子们的生活。“我谓京国皆繁华,何时飞走登云车。”诗人认为大唐是一个繁华的城市,什么时候才能够像鸟儿一样飞上天去呢?“谁知著足缁尘底,八年飘泊空咨嗟。”谁知道那些穿着黑鞋的人都是在尘土中行走的,他们已经在尘土中度过了八年的时间了。他们空有才华却没有施展的机会,只能在尘土中飘泊不定。
十三至十六句写长安城内的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箫鼓喧阗天地夜,方知天子贵中华。”在夜晚,歌舞升平,箫鼓齐鸣,人们才知道天子是多么尊贵的。“月兔孀居千万春”,“明月皎皎,光华照人。嫦娥虽然孤独地居住在月宫,但仍然保持着美丽的姿态。”这两句诗既赞美了嫦娥的美丽,又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联写长安城内的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情绪。“云雨阳台梦不成”,“云雨”是男女交合的意思,“阳台”是传说中男女相爱的地方。“月兔孀居千万春”,月兔虽然单身一人,但是依然美丽动人。这两句诗既表达了人们对于理想的追求,又表达了他们对现实的不满和感慨。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形象生动鲜明,通过对长安城里人们的生活情景的描绘,展示了唐代盛世的繁荣景象。同时,通过对长安城内的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情绪的表达,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