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久不作,疏越鼓凡目。
迎风挹回澜,净洗尘翳曲。
披阅不停手,岂复惮谆复。
自笑诗思悭,企山才抵麓。
正望使南印,象马来天竺。
竞病安能赓,振纸空瑟簌。
绝影天边鸿,坐困家池鹜。
搜索纵成篇,无异虫蠹木。
所幸情不违,合并在旦夙。
愿言戒逝粮,出昼勿三宿。

和王教暮春出游

大雅久不作,疏越鼓凡目。

迎风挹回澜,净洗尘翳曲。

披阅不停手,岂复惮谆复。

自笑诗思悭,企山才抵麓。

正望使南印,象马来天竺。

竞病安能赓,振纸空瑟簌。

绝影天边鸿,坐困家池鹜。

搜索纵成篇,无异虫蠹木。

所幸情不违,合并在旦夙。

愿言戒逝粮,出昼勿三宿。

注释

  1. 大雅:指古代的《诗经》中的“大雅”部分,其中包含了许多描写自然美景的作品。:制作,创作。
  2. 疏越:远离,隔绝。:击鼓,用鼓声来召集或引导。
  3. 回澜:水流回旋,此处比喻诗人的情感或心境。:净化,洗净。
  4. 尘翳:尘土的遮蔽,比喻世俗的纷扰。:曲折,这里指心灵上的弯曲。
  5. 披阅:翻阅,浏览。:停止,这里指放下书卷,不再继续阅读。
  6. :吝啬,这里指诗歌创作时的吝啬感。:仰望,此处指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渴望。
  7. 天竺:古印度地名,这里比喻远方或高处的地方。
  8. 竞病:形容因竞争或压力而感到身体上的不适。:继续,接续。
  9. 瑟簌:瑟乐器发出的声响。:扫荡,这里比喻扫除心中的杂念。
  10. 绝影:形容迅速消失的影子,比喻事物或人物的迅速消逝。鸿:大雁,常用来比喻高远的事物或情感。
  11. 池鹜:池中的鸭子,比喻生活中琐碎的事务。
  12. 虫蠹木:蛀虫破坏木头,比喻时间的流逝使得事物变得腐朽。
  13. :幸运的,庆幸的。:违背,这里指违背自然的节律。
  14. :和谐,这里指诗歌与自然景物的和谐相融。
  15. 旦夙:早晨和晚上,泛指一天之中的开始和结束。
  16. 逝粮:消耗粮食,引申为时间飞逝。:警惕,这里指珍惜时间。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出游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首句“大雅久不作”,直接点明了诗人对古代文学传统的怀念,暗示了他对这种传统文学形式的重视。接着,诗人以“疏越鼓凡目”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春风拂面、万物复苏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他内心的激动和喜悦。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迎风挹回澜”,“净洗尘翳曲”,将春风、流水等自然景观人格化,赋予了它们生动的情感和行为,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敏锐感受和深刻理解。

中间六句中,诗人通过“披阅不停手”、“振纸空瑟簌”等动作描写,展示了他在游览过程中的专注和投入。然而,这种投入却带来了身心的疲惫和无奈——如同鸟儿被束缚在笼中无法飞翔一般,诗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内心的诗意无法尽情展现。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既是诗人个人处境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批判。

最后四句中,诗人通过“正望使南印”,“竞病安能赓”等词句表达出了他对现实生活的压力和困扰。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热情和期待,希望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出更多优秀的作品。这种既现实又理想的双重心态,体现了他的复杂性格和内心挣扎。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出游的美丽景象,同时通过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描绘,揭示了他对自然之美、时间和人生的深刻思考。整首诗既有优美的艺术性,又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哲理性,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