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化其偶然,刳山住深谷。
迹压潇湘头,迥披九疑足。
千龄隔仙凡,跬步变寒燠。
石田傥可种,愿受自耕禄。

澹山岩二首

造化其偶然,刳山住深谷。

迹压潇湘头,迥披九疑足。

千龄隔仙凡,跬步变寒燠。

石田傥可种,愿受自耕禄。

注释:

  1. 造化:指自然的造化,即自然的力量和作用。
  2. 刳(kū):挖空或挖掉的意思。
  3. 迹:这里指山的形状或特征给人留下的印象。
  4. 潇湘:湖南的河流。
  5. 九疑:九嶷山,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南面。
  6. 寒燠(yù):冷热,这里比喻气候的变化。
  7. 石田:指岩石上的田地。
  8. 自耕禄:自己耕作获得的俸禄。
    赏析:
    这是组诗的第二首,与《赋得古原草送别》同为作者游历江南时所作,是一首描绘山水之美的诗作。整首诗通过描绘淡山岩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首句“造化其偶然,刳山住深谷”,诗人感叹自然的造化之力,认为山川的形成是一种偶然现象。他选择住在深谷之中,远离喧嚣的城市,享受宁静的生活。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次句“迹压潇湘头,迥披九疑足”,描述了山的形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潇湘水系发源地在湖南,而九嶷山则是一处名山大川。诗人用“压”和“披”两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巍峨和壮丽,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山的魅力。

第三句“千龄隔仙凡,跬步变寒燠”,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这里的“千龄”指的是千年的时间,而“仙凡”则是指凡人和仙人的区别。诗人通过对比时间的长短和季节的冷暖,表达了世事变迁、人事无常的道理。

末句“石田傥可种,愿受自耕禄”,提出了一个设想。如果有机会在岩石上种植田地,那么我愿意接受这样的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去耕作,获得应有的报酬。这句话既体现了诗人对农耕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对淡山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以及他对隐居生活的追求。同时,诗中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引人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