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代麒麟第一功,十年勋德与天通。
岂知乐圣衔杯地,长在重溟倒景中。
避宠不妨成远别,养花无意在珍丛。
角巾私第何须问,自有公言满舜聪。

【注释】:

  1. 麒麟阁功:西汉时,刘邦曾置酒宴,论功行赏,群臣皆喜。张良说:“这不是陛下的功劳。”于是刘邦请他出来。刘邦问:“你为何不称臣呢?”张良说:“我听说‘天授人以时’。陛下起于布衣,诛暴逆,平定天下,这难道是天授吗?臣认为,陛下之得位,乃命也,非人力也。”刘邦大为感动,拜为“留侯”。这里泛指功臣。
  2. 十年勋德与天通:吕公(忠穆公)在建炎年间任丞相,十年间,功勋卓著,受到朝廷的褒奖。
  3. 乐圣衔杯地:汉代东方朔《答客难》中有“乐圣”句,意为“快乐圣主”,后以“乐圣衔杯地”喻为皇帝的宠臣或权贵的享乐之地。
  4. 重溟倒景中:大海茫茫,日落之时,海天一色,日月星辰尽隐,故称“重溟倒景”。
  5. 避宠:避宠,避开君主所喜欢的宠爱,即辞官不做的意思。
  6. 养花无意:无心养花,即不求名位。
  7. 角巾私第何须问:戴着方巾,身穿平民衣服,在自家小院里闲居,别人又何必去问呢?
  8. 舜聪:舜是古代圣明之王,相传尧死后,将帝位禅让给舜。舜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故称“舜聪”。这里借指吕忠穆公。
    【赏析】:
    吕忠穆公(吕本中)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词人。他在南渡以后,曾做过宰相,对南宋政权十分忠诚。这首《退老堂诗》是他辞相退隐后所作,表达了他对当政者应持公正、谦虚谨慎的态度,同时也抒发了他不为荣华富贵而争名夺利的情怀。全诗共八句,前四句赞颂吕氏的功勋和德行;五至七句表示自己辞官隐居的想法;最后一联表示吕氏对朝廷的忠心。
    第一句“今代麒麟”点明时代背景,“第一功”则表明吕氏的功劳最大,是当代第一等的功臣。“麒麟”是吉祥物,此处用它比喻吕氏的功德。
    第二句“十年勋德与天通”是说吕氏在十年内建立的功勋,都与天地相通,得到天意的赞同。
    第三句“岂知乐圣衔杯地”暗含典故。据《史记·留侯世家》,汉高祖刘邦赐张良金帛,并请他喝酒,对他说:“子房(张良字)为我计,吾三杰(萧何、张良、韩信)俱已亡矣。”张良推托说:“运筹帷幄之中,制胜千里之外,臣不如子房(刘邦);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臣不及萧何;发纵指示,决胜千里之外,臣亦不如韩信。陛下能重用这些人才,天下就定啦。”刘邦大笑说:“子房教我!我能用子房的话来报答你。”张良说:“臣愿披坚执锐,北面受义命。”后来刘邦封张良为“留侯”。这里用来比喻吕氏被朝廷所重用,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
    第四句“长在重溟倒景中”,是说吕氏虽然得到了重用,但仍然过着清贫的生活。“重溟”是大海,“重溟倒景”就是大海中的倒影。
    第五句“避宠不妨成远别”,是说吕氏为了避宠,辞官而去,但这种远别并不影响他的名声。“避宠”指的是吕氏辞去宰相职务,远离权力中心的行为。
    第六句“养花无意在珍丛”,是说吕氏虽然辞去了官职,但仍然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吕氏像养花一样,不去追求那些贵重之物,而只专心致志于自己的爱好。
    第七句“角巾私第何须问”,意思是说吕氏戴方巾、穿便服在自家小院里闲居,别人又何必去问呢?这里的“角巾私第”指的是吕氏的家居生活。
    第八句“自有公言满舜聪”,意思是说吕氏的功绩和德行,一定会被朝廷传扬四海,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这里的“公言”是指朝廷上的言论。“舜聪”指的是舜王的耳朵非常灵敏。
    整首诗通过赞美吕氏的功劳和德行,表达了作者对当政者的希望和要求:他们应该公正无私,谦虚谨慎,不要贪图名利,而是要致力于国家和人民的福祉。同时,作者也表达了自己对吕氏的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