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皇皇虮虱臣,着衣吃饭亦君恩。
不能待诏金銮殿,尝欲献诗光范门。
身在草茅忧社稷,恨无毫发补乾坤。
才疏命薄成何事,白首归耕东海村。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刘克庄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第一联: 地上皇皇虮虱臣,着衣吃饭亦君恩。
注释: “地上皇皇虮虱臣”形容自己就像身上满是虮虱(一种小虫)般微不足道,比喻自己在朝廷中地位低微,如同微小的虮虱一般。而“着衣吃饭亦君恩”则表达了尽管身处低位,但依然感激朝廷对自己的恩赐,即衣食无忧。
赏析: “地上”与“皇皇”相配合,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内心的卑微之感。通过对比虮虱与君臣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凸显了作者对自己身份的认识。

第二联: 不能待诏金銮殿,尝欲献诗光范门。
注释: “待诏金銮殿”指的是等待被皇帝召见任命官职,“光范门”可能指的是一个特定的地点或是指一个有名望的地方。这两句反映了作者渴望得到君主赏识和重用的愿望。
赏析: 这里的“不能待诏金銮殿”,表达了作者虽有志向,但现实却难以如愿的无奈之情。而“尝欲献诗光范门”,透露出作者虽然有所抱负,但却缺乏实现这一抱负的手段或机遇。

第三联: 身在草茅忧社稷,恨无毫发补乾坤。
注释: “草茅”意指隐居之地,这里用来象征远离权力中心,生活简朴、清贫的状态。“社稷”是古代指国家,这里泛指国家的安危。“恨无毫发补乾坤”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大事的忧虑,认为自己即使有才华也无力回天。
赏析: 通过对比自己与国家的关系,表达了深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里的“身在草茅”与“忧社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第四联: 才疏命薄成何事,白首归耕东海村。
注释: “才疏命薄”意指才能不足,出身贫贱。“成何事”表示这样的命运让人无所作为。“白首归耕东海村”描绘了一种归隐田园、过平淡生活的意境。
赏析: 这句反映了诗人在现实的挫折面前感到无力改变现状的悲观情绪,也体现了他追求简单生活的愿望。

这首诗表达了刘克庄对朝廷的忠诚和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他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忧虑。语言朴实而不失文采,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