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遇故人为太守,客来不惮路程遥。
九龙山水连沧海,五马声名动紫霄。
一意奉行宽大诏,多君不负圣明朝。
欲知惠爱及人处,听取街头卖炭谣。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分析诗中的景、情、人以及运用的表现手法。本首诗中,作者在写景方面,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在抒情上,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在构思上,采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采用了比喻、对偶等。
【答案】
①这首诗是诗人到漳州任知州时写给漳州赵用父使君的一首七律。
②“故人”即漳州知州赵用父,作者在漳州做官,得到赵用父的接待。③首联“幸遇故人为太守,客来不惮路程遥”:有幸遇到老朋友为知州,客人来访不怕路程远。“幸遇”与“不惮”都是虚词,表明诗人的心情。④颔联“九龙山水连沧海,五马声名动紫霄”:九龙江的水与大海相连,五马坊的名声传得很广。“九龙山”“五马坊”均为地名。⑤颈联“一意奉行宽大诏,多君不负圣明朝”:一心奉行宽政诏书,多亏你不负圣朝恩典。这两句写诗人对赵用父的感激之情。⑥末联“欲知惠爱及人处,听取街头卖炭翁”:想知道施惠于民的恩典,请听街头卖炭的老翁之歌。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⑦“惠爱”指施予恩惠和爱护,“及人处”指施予的地方或对象。尾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赵用父的感谢之情。⑧赏析:本诗前两联写诗人到任后,受到知州热情的接待,心情愉快;后两联写自己对赵用父的感激之情。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赵用父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