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蒸欣傍晚,扫地坐宽凉。
入竹风逾冷,生荷水亦香。
蚁行缘食几,萤照落书床。
听得农人语,今年稻穗长。

纳凉即事

炎蒸欣傍晚,扫地坐宽凉。

入竹风逾冷,生荷水亦香。

蚁行缘食几,萤照落书床。

听得农人语,今年稻穗长。

注释:

  1. 炎蒸:酷热的夏天。
  2. 纳凉:在树荫下乘凉。
  3. 傍晚:指太阳落山的时候。
  4. 扫:打扫。
  5. 宽凉:宽敞、凉爽的地方。
  6. 入竹风逾冷:走进竹林中,感觉风更凉爽。
  7. 生荷:荷叶刚露出水面。
  8. 水亦香:水也散发出香味。
  9. 缘食几:沿着桌子边缘。
  10. 萤照落书床:萤火虫的光落在书桌上。
  11. 农人语:农民的谈话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日傍晚的景象,诗人在树荫下乘凉时所观察到的自然界的美。诗中的“炎蒸”和“纳凉”表达了炎热的夏日气息,而“傍晚”和“入竹风逾冷”则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的宁静与凉意。

首联“炎蒸欣傍晚,扫地坐宽凉。”通过“炎蒸”和“傍晚”两个关键词展现了夏天的高温和日落时分的舒适。诗人用“欣”字表达了对这种景象的喜爱。

颔联“入竹风逾冷,生荷水亦香。”进一步描绘了竹林和荷叶带来的清凉感觉。诗人感受到了风从竹林中吹过带来的凉意,以及荷叶上的露珠散发出的清香。这两句诗通过视觉和嗅觉的描写,增强了读者对自然美景的感受。

颈联“蚁行缘食几,萤照落书床。”展示了蚂蚁和萤火虫的习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蚂蚁沿着桌面寻找食物,而萤火虫则在夜晚照亮了书桌。这些细节描绘出一种和谐共存的场景,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

尾联“听得农人语,今年稻穗长。”以听到农人谈话为结尾,象征着收获的季节即将到来。农人的谈话预示着农作物的成长,暗示着秋天的到来。这一结句不仅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也传达了一种期待和希望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对夏日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也是一首表达内心感受的抒情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