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破登山屐,来寻傍水丛。
眼明千树底,春入数花中。
格瘦诗难写,香寒酒易空。
狂歌归秉烛,惊怪走儿童。
诗句释义与赏析:
- 踏破登山屐,来寻傍水丛。
- 释义: 形容诗人为了寻找梅花,不顾艰难险阻,毅然踏破了登山的鞋子。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不畏艰险、坚定前行的精神风貌,体现了他对于梅花的执着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
- 眼明千树底,春入数花中。
- 释义: 诗人站在高处向下看去,眼中尽是满山遍野的梅花,春天的气息弥漫在每一朵花中。
- 赏析: 通过“眼明千树底”的夸张手法,展现了诗人对梅花的敏锐观察和深刻体会,而“春入数花中”则表达了春天的到来让梅花更加生机勃勃的景象。
- 格瘦诗难写,香寒酒易空。
- 释义: 尽管诗歌的形式已经瘦弱(可能指内容贫乏或风格简约),但春天的气息使得酒味更加浓烈;反之,如果诗歌内容丰富,那么即使是简单的酒也容易让人感到空虚。
- 赏析: 这句诗揭示了诗与酒的关系,以及诗与酒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感受,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
- 狂歌归秉烛,惊怪走儿童。
- 释义: 喝得大醉之后,诗人挥舞着手中的蜡烛,唱着欢快的歌曲回家;孩子们看到这一幕,都惊讶地跑开,以为有鬼。
- 赏析: 这句诗以幽默的方式描绘了诗人饮酒后的豪放不羁和孩子们的惊恐反应,展现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饮酒文化的认可和接受。
这首诗通过对登山、寻梅、饮酒等场景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人的生活趣味和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