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筇双不借,役役又东还。
野渡浅深水,夕阳高下山。
光阴虚我老,造物靳人闲。
高躅思吾祖,鸣琴独闭关。

【注释】

(1)自武林还家:从杭州回来。自,从……起,从……到;武林,指杭州。

(2)道由剡中:经过浙江剡县。剡中,古地名,在今浙江省嵊州市境内。

(3)一筇双不借:一根竹杖,两个人都不能使用。筇,竹子做的手杖。

(4)役役:勤勤恳恳的样子。

(5)东还:向东回去。

(6)野渡:乡村的渡口。

(7)夕阳:夕阳西下。高山:高山。

(8)光阴:光阴,时间。

(9)造物:自然、天。靳(qǐn):吝惜,不肯给。

(10)高躅:高蹈,意指高尚的品行。

(11)鸣琴独闭关:独处幽室弹琴吟诗,闭门不出。

【赏析】

此诗作于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诗人刚从杭州返回故乡,途中经过浙江剡县。这首诗是他在归途中所作,表现了诗人归隐后的闲逸心情。

首联两句,写自己回到家乡,一路跋涉,从浙江返回故乡,一路上辛苦而劳顿,又要东行回乡去。

颔联两句,写自己归家后的心情,看到村野小渡,水浅水深,夕阳西下,山色苍茫,感到十分惬意。“光阴虚我老”句,是说光阴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中已老迈了。“造物靳人闲”句,是说大自然吝啬地不肯给人闲暇自在的生活。

颈联两句,诗人又想到自己一生追求的名节和地位都失去了,只能像古人那样,高蹈远引,远离尘嚣,独守孤寂,闭门谢客,过着清静的生活。“高躅”一句是说自己有高尚的品行,“鸣琴”一句是说自己喜欢独自闭关,弹奏琴曲吟诗。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退居田园的闲适心情,也流露出对官场生活厌倦的感慨。

尾联两句,诗人又联想到古代圣贤们为了保持清高的品行,常常隐居山林,与世无争,过着清静的生活。他们高蹈远引,独守孤寂,闭门谢客,过着清静的生活,这是他们追求的高尚的人生境界。诗人在这里表示了自己对这种人生境界的向往之情。

这首诗通过作者自己归隐后的生活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