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澥东南极,何年梵室开。
地形缘水尽,潮势挟山来。
古市朝仍暮,遥帆去若回。
老僧无一事,窗日射飞埃。
【注释】
渤澥:大湖。东南极:东南方向的尽头,指南海或东海的尽头。梵室:佛教寺庙。何年:何时。缘水尽:水尽山穷。潮势挟山来:潮水随着山而涌来。古市朝仍暮:早晨和傍晚都像集市一样繁忙热闹。遥帆去若回:远去的帆船像是要回来似的。老僧无一事:老和尚没有什么事情可做。窗日射飞埃:窗户上的阳光把灰尘照得飞扬起来。
【赏析】
《劝耕题正觉寺诗次王文康韵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之一。此诗描写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作、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诗中描绘了南海之滨、东海之隅的景色,通过对比、拟人等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观,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情感。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首句“渤澥东南极,何年梵室开”,以大海为背景,描绘了南海或东海的尽头之地,营造出一种辽阔无垠的感觉。接着,诗人用“梵室”一词来形容这片土地,既表明此地有佛教寺庙,也暗示着这里曾经是一个繁华的商业中心。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商业逐渐衰落,只剩下一片寂静。这一句既表现了历史的变迁,又揭示了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
第二句“地形缘水尽,潮势挟山来”,进一步描绘了南海或东海的地貌特征。诗人以“缘水尽”形容海岸线曲折绵延,仿佛与天际相连;以“潮势挟山来”比喻潮水随着山脉而来,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这两句诗通过对地理环境的描写,为后续的诗句铺垫了基础。
第三句“古市朝仍暮,遥帆去若回”,转而描绘了渔村市集的景象。清晨和傍晚时分,渔村市集依然热闹非凡,人们络绎不绝;而远方的帆船却仿佛随时准备归来,这种对比既体现了生活的忙碌节奏,也反映了时间的流逝。这两句诗以动态的画面展现了渔民的生活状态,让人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执着和对未来的憧憬。
第四句“老僧无一事,窗日射飞埃”。最后一句则转向了一个平静的场景。老和尚坐在窗前,静静地打坐修行,窗外阳光透过尘埃照在他的身上,仿佛一切都与他无关。这既体现了僧人超脱世俗的境界,也反映了他对世界的淡然与从容。
整首诗通过描绘南海或东海之畔的自然风光和渔村市集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绘手法,将读者带入了一个个美丽而宁静的画面之中。同时,诗歌还透露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展望,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