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钉宝璐价连城,赐敕初宣上不名。
虹彩助成霖雨润,龙光叠映衮衣荣。
五湖四海归蟠际,万岁千秋侍圣明。
应笑唐家于阗玉,不于房杜表忠精。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题目是《上丞相寿》,其五是指该诗的第五句。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注释:
玉带(第一句) —— 玉带指帝王或高贵之人佩戴的贵重玉饰腰带。
万钉宝璐价连城,赐敕初宣上不名(第二句) —— “万钉宝璐”形容贵重且工艺繁复的玉器,价格昂贵;“价连城”意味着价值连成城市之高。“赐敕”是赐予诏书。这句话表达的是朝廷赐予了一件极其珍贵的宝物,而这件宝物的价值连城,但君王并未亲自命名。
虹彩助成霖雨润,龙光叠映衮衣荣(第三句) —— “虹彩”比喻彩虹般的美好,象征着吉祥、喜庆。“霖雨润”指的是春雨连绵,滋润万物。“龙光”指的是帝王的权威与威严,如同龙一般神圣。这句诗描绘了一件宝物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象征着帝王权威和国家繁荣的景象。
五湖四海归蟠际,万岁千秋侍圣明(第四句) —— “五湖四海”泛指全国各地,代表着四面八方。“归蟠际”意味着宝物被人们广泛认可和珍视。“万岁千秋”表示时间长久,永恒不变。这句诗表达了宝物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尊重,成为了国家的象征。
应笑唐家于阗玉,不于房杜表忠精(第五句) —— “唐家于阗玉”指的是唐朝时期著名的于阗玉,是一种珍贵的玉石。“不于房杜表忠精”中的房杜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宰相房玄龄和杜如晦,他们以忠诚著称。这句诗表达了虽然唐朝有珍贵的于阗玉,但真正的忠诚和智慧并不在于物质财富,而是体现在人的精神和品质上。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颂皇帝恩泽和国家繁荣的诗歌。首联“玉带”、“万钉宝璐价连城”,通过描述一件价值连城的宝物,隐喻了皇帝所受到的极高礼遇和尊贵身份。次联进一步强调了宝物的独特性和珍贵性,同时也表达了皇帝对这份礼物的重视与珍惜,即使未亲自为其命名,也能彰显出皇权的威严。
第三联“虹彩助成霖雨润,龙光叠映衮衣荣”,将宝物比作能够带来吉祥如意的雨露,以及能够映衬帝王威仪的龙纹,展现了宝物在国家和民众中的崇高地位。末联“应笑唐家于阗玉,不于房杜表忠精”,则以历史典故为鉴,强调真正值得尊敬的是那些为国家做出卓越贡献的人,而不是仅仅依赖于物质财富的权势。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宝物的描述,隐喻了国家的繁荣和君主的英明,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对于道德和精神追求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