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何所有,挂壁一锄犁。
岁计唯供赋,门前自好溪。
剥麻秸覆日,缫茧蛹分鸡。
不复知炎月,南风焚稻泥。
【注释】
农家:指种田的农民。何所有:有什么?挂壁一锄犁:墙上挂着一把农具,是锄头的柄部和犁头。岁计唯供赋:年收入只能供给官府赋税。门前自好溪:门前有一条清流的小溪。剥麻秸覆日:把麻皮捆起来盖在太阳下面。缫茧蛹分鸡:缫丝时用蚕蛹喂鸡。不复知炎月:不再知道夏天的炎热。南风焚稻泥:南方的强风把稻田里的泥土都吹干了。
【赏析】
此诗描写了一位贫农的生活,通过写他一天中劳作、休息和对天气变化的感受,反映了农民的艰难生活和朴素的感情。
开头两句:“农家何所有,挂壁一锄犁”,诗人开门见山,直抒其怀,描绘出农民家中没有多余的东西,只挂着一把锄头的柄部和犁头。“挂壁”是说这把锄头柄长而直,可以挂在墙上,便于使用。
接着两句:“岁计唯供赋,门前自好溪”,进一步点明这位农夫一年的收入只有交纳官税的份儿。他之所以能够勉强维持生计,全在于门前有一条清流的小溪。小溪的流水给农民带来了方便,同时也带来生活的艰辛。
中间四句,诗人又从劳动的角度描绘了农民的日常生活。“剥麻秸覆日”,说的是农民在烈日下剥麻,把麻皮捆起来盖在太阳下面;“缫茧蛹分鸡”,则是说农民缫丝时用蚕蛹喂养鸡。这些诗句既表现了农民勤劳朴实的作风,又反映了他们辛勤劳动的生活状况。
最后两句:“不复知炎月,南风焚稻泥”,写的是夏日炎炎时,农民仍不知暑气之热,因为他们忙于田间劳动,无暇顾及天气的变化。同时,也暗示了由于连年的战乱,农田荒芜,农民无法耕种土地,只好将田地焚烧以烧掉稻秧。
这首诗虽然篇幅短小,但语言平易通俗,生动地描绘出了农民的生活环境与艰苦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深深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