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含愁始送春,今朝又复送行人。
江头杨柳不须折,那与愁眉替得颦。

诗句赏析:

  1. 诗词原文
    昨日含愁始送春,今朝又复送行人。
    江头杨柳不须折,那与愁眉替得颦。

  2. 注释翻译

  • 昨日含愁始送春:昨天我怀着深深的忧愁送走了春天。
  • 今朝又复送行人:今天又要再次送别行人。
  • 江头杨柳不须折:江边的杨柳不要折断了。
  • 哪与愁眉替得颦:哪能因为愁烦而让双眉紧锁呢。
  1. 词语解析
  • 愁春:表达了对春天即将离去的哀伤。
  • 送人:表示送别。
  • 江头杨柳:指江边的风景,杨柳是春天的代表。
  • 不须折:不需要折断。
  • 愁眉:皱眉,表达愁苦的样子。
  • 替得颦:代替皱眉。
  1. 关键词解读
  • “昨日含愁始送春”:描绘了诗人因不舍春天的离去而感到忧伤的情感。
  • “今朝又复送行人”:表达了诗人反复送别的无奈与辛酸。
  • “江头杨柳不须折”:用江头的杨柳象征生命和自然的无常,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留恋和不舍。
  • “那与愁眉替得颦”: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离别场景的淡然处之,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
  1.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春天送别他人的场景。诗人通过对“春”和“杨柳”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春天即将离去的不舍,以及对生命的珍惜。同时,诗人在送别的场景中展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即使心中有愁,也要微笑面对,体现了诗人的人生哲学。

  2. 情感表达
    诗歌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景观,传达出诗人对于离别场景的内心感受。诗中不仅有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还有对生活态度的反思。诗人以送别的场景为背景,展现了复杂的情感变化,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也有对未来的坦然接受。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刻的内涵和广泛的共鸣。

  3.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写于诗人任宣州团练判官期间,当时诗人正处在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上。这首诗可能是在春季送别某人时所作,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春天的不舍以及对人生的思考。此外,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诗人当时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经历,使得诗歌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情感深度。

  4. 文学价值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唐代诗歌中的佳作。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才情和情感世界,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这首诗在文学上的价值在于其对情感的真实描绘和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情趣。

  5. 社会影响
    这首诗在社会文化层面上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不仅在当时受到人们的喜爱和传颂,而且在后来的文化传承中被广泛引用和欣赏。这首诗的流传和传播,不仅增强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杜牧的《送人》不仅是一首表达离别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述和生动的自然景观,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