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飞花尽,樱桃结子成。
蹊阴空净绿,野艳有孤明。
访古重来地,伤春独望情。
幽禽亦何恨,百种向人鸣。

杨柳飞花尽,樱桃结子成。

蹊阴空净绿,野艳有孤明。

访古重来地,伤春独望情。

幽禽亦何恨,百种向人鸣。

诗句释义

  1. “杨柳飞花尽,樱桃结子成。”
  • 解析:这两句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杨柳的飞花象征着春天的结束和生命的短暂,而樱桃的结子则预示着新生命的开始。这里既有对生命轮回的感慨,也有对新生的期待。
  • 背景:这首诗可能写于一个春季的傍晚,诗人在亭中远眺,目睹了柳絮飘散与樱桃成熟的景象,感受到了生命的变迁与希望的萌发。
  1. “蹊阴空净绿,野艳有孤明。”
  • 解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小路旁的阴影显得格外明亮,周围的野花虽然繁多却显得有些孤独。这里的“孤明”既指野花的孤立,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某种孤独或寂寞。
  • 背景:可能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诗人独自漫步在乡间小道上,周围是繁花似锦的自然美景,但内心深处却感到一丝难以言说的空虚或寂寞。
  1. “访古重来地,伤春独望情。”
  • 解析:诗人再次来到这个地方,是为了探访历史的遗迹,同时也因伤春之情而感到孤单。这里的“重来地”可能指的是某个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而“伤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伤。
  • 背景:诗人可能在进行一次历史旅行,寻找那些能够唤起他记忆的地方,同时,也可能是在特定的季节里,春天的到来让他感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1. “幽禽亦何恨,百种向人鸣。”
  • 解析:这里的“幽禽”指的是生活在安静环境中的鸟类,它们并不感到悲伤,反而不断地鸣叫,向人们展示它们的活力。这句诗传达了一种生命的乐观和坚韧。
  • 背景:诗人在观察这些鸟儿时,被它们的生命力所感动,也许是因为它们不畏寒冷,勇敢地生活在这个季节。这种观察让诗人对生命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悟。

赏析

《普明亭赋》是一首充满哲思与自然美的诗歌。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景色,同时表达了自己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深刻思考。诗中的“飞花”、“结子”、“孤明”等意象,不仅美化了画面,也深化了主题。诗人通过与自然的互动,体验了从春到夏的过渡,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的情感变化。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敏锐的洞察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