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霜雕远木,潩水溢西陂。
画鹢凌空界,鸣鸥矫翠漪。
菊残犹可折,竹密不容窥。
物我同真际,谁当惮四知。
【注释】
和子华湖上书事:与友人在华湖边赋诗。清霜、雕:指秋霜,雕为雕饰。潩(yī)水、西陂:潩水指汉水,西陂即东陂,位于襄阳城西。画鹢(yì):古代的一种大船。鸣鸥、矫翠漪:形容湖面波光粼粼,鸥鸟飞翔。菊残:菊花凋零。竹密:竹子茂密。物我同真际,谁当惮四知:物我同一真实境界,谁还畏惧“四知”呢?“四知”出自《老子》第十四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意谓知道的人不轻易发表意见,而喜欢静观的圣人却能洞察世事。
【赏析】
此为酬赠之作。首句写景,次句抒情,第三句写物,末句点出主题。
诗人在秋风劲吹中登上了襄阳城的西陂之上。眼前,秋霜已经把树木雕饰成了银白色;湖水也因为天气变凉而溢出了西陂的边缘,泛起层层波纹。诗人看到这一幅美丽的景色后,不禁想起好友子华,便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诗的前两句主要描写自然景色,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秋日风光图。后两句则转入抒情,通过描绘湖面上的鸥鸟与岸边的竹子来表达诗人对子华的思念之情。最后一句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以物我同真的境界来反衬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朋友深厚的情谊。同时,诗人也以“谁当惮四知”这一豪情壮志来鼓舞自己,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