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廊接武窥风范,藩翰交符识典刑。
即听攀辕倾里巷,少回征辔燕家亭。
池边密叶听莺语,庭下残花坠鹤翎。
不必阳关动离思,西湖柳色正青青。
送安厚卿
庙廊接武窥风范,藩翰交符识典刑。
即听攀辕倾里巷,少回征辔燕家亭。
池边密叶听莺语,庭下残花坠鹤翎。
不必阳关动离思,西湖柳色正青青。
注释:
庙廊:朝廷或官府,这里泛指官署。
接武:接连不断。
藩翰:指藩镇的使者(翰,书信)。
交符:互相交换凭证、证件。
即:就。
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为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
赏析:
《送安厚卿》是一首送别诗,通过描绘送别的场景抒发了对朋友的不舍之情。
首联“庙廊接武窥风范,藩翰交符识典刑。”,诗人以庙廊和藩翰为比喻,描绘出一幅宏大而庄重的画面。庙廊代表着权力的中心,藩翰则象征着友谊的象征。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这位朋友深厚的感情。
颔联“即听攀辕倾里巷,少回征辔燕家亭。”,这两句诗描绘出一幅离别的场景。诗人听到朋友们即将离去的消息,便急忙去攀车劝阻,希望能让他们留在原地。但是朋友们却坚决要离开,这让诗人感到十分遗憾。最后一句“征辔燕家亭”中的“征”字,既指出征的战马,也暗含着出征的将士们,他们即将踏上征途,去完成自己的使命。而“燕家亭”则是诗人心中的一个地名,代表着他对这个地方的怀念。
颈联“池边密叶听莺语,庭下残花坠鹤翎。”,这两句诗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在池塘边的茂密树叶中听到了黄莺的歌声,而在庭院的地面上可以看到落在地上的残花和鹤毛。这些景物都给人一种宁静、美好的感觉。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尾联“不必阳关动离思,西湖柳色正青青。”,这是全诗的最后一句,也是点睛之笔。诗人说,不必再听到那熟悉的阳关曲来触动自己的离愁,因为西湖边的杨柳还在青翠欲滴,它们依旧美丽动人。这句话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不舍之情,也寄托了他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希望自己能够像西湖边的杨柳一样,永远保持青春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