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复过六,逐物何当足。
善恶两都忘,宁论择鱼肉。
流光速于电,至道明如烛。
孰谓吾庐卑,随时自凉燠。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许。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诗句解析
- 六十复过六:这一句意味着诗人已经活到六十岁,又度过了六个新年。”六十”指的是年龄,而”复过六”表示又到了新的一年,即“除夜”,也就是除夕。这里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个人生命的继续。
- 逐物何当足:这句诗反映了诗人的一种人生哲学,认为追求物质财富或名誉地位都是没有尽头的,不应过分执着。”逐物”是指追逐外物,”何当足”则意味着永远也满足不了。
- 善恶两都忘: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种人生观,即无论是善行还是恶行,都应该放下心中的种种计较,达到心灵的平和。
- 宁论择鱼肉:这一句表明诗人认为,与其在选择食物时斤斤计较、挑剔,不如选择适合自己的饮食,更有意义。
- 流光速于电,至道明如烛:这句诗用比喻的手法,将时间比作闪电,速度之快令人惊叹。同时,诗人将道德比作烛光,明亮而持久。这里的“至道”指最高的道德标准,强调道德的重要性和永恒性。
- 孰谓吾庐卑,随时自凉燠:诗人以自己简陋的住所为例,说明即使是简陋的房子也能带来内心的安宁和舒适。他提倡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不必拘泥于物质条件,而是要注重内心感受。
译文与注释
《和景仁除夜》
岁月匆匆六十载,又度新春除夕夜。
世间万物皆过客,何必在乎名利多?
是非功过皆抛却,只论清白与道德。
时光如电逝无踪,道德光明照人心。
何必计较居所小,随心自在最怡人。
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白居易对人生和道德的深刻理解。他在诗中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物质和名声的看法;同时,他也强调了内心的平和与道德的重要性。诗人通过对比“善恶两都忘”和“宁论择鱼肉”,展现了他对人生态度的思考,认为无论好坏,都应放下,专注于内在的修养。此外,“何时吾庐卑”更是体现了诗人随遇而安的生活理念,即使在简陋的环境中,也能感到内心的平静和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