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时得路每投闲,垂上甘泉玉笋班。
借箸几看趋魏阙,请缨常欲度天山。
放怀侠气千夫上,抵掌高谈一梦间。
使节尘生人共惜,朔风吹泪太湖湾。
【解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故运使直阁少卿刘公挽词”是题目,“清时得路每投闲,垂上甘泉玉笋班。借箸几看趋魏阙,请缨常欲度天山。放怀侠气千夫上,抵掌高谈一梦间。使节尘生人共惜,朔风吹泪太湖湾。”是诗的序言,“清时得路每投闲,垂上甘泉玉笋班。借箸几看趋魏阙,请缨常欲度天山。放怀侠气千夫上,抵掌高谈一梦间。使节尘生人共惜,朔风吹泪太湖湾。”是这首诗的主要部分。
“清时得路每投闲”,意思是:在清明的政治时期得到了机会(做官),但每次都选择退隐(归家)。这里的“得路”“投闲”表明了作者对当时政治的不满,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的厌倦;“垂上甘泉玉笋班”,意思是:曾经被提拔到很高的职位(甘泉宫的玉笋班),这里用典指汉昭帝时大司马霍光任大将军辅政,他的弟弟霍云上书请求封赏,霍光说:“方今圣朝,夜郎自大(汉朝国力强盛,不把匈奴放在眼里),君岂复忧四夷邪?”(《汉书·霍光传》)后以“垂上甘泉玉笋班”为成语,比喻身居显达之位。
“借箸几看趋魏阙”,意思是:借用筷子来观察,想要向朝廷进言。“趋魏阙”意为进谏于朝廷。“请缨”出自《战国策·齐策五》中的“毛遂请缨”,毛遂曰:“今日取邯郸,明日取燕,侯生曾不避死。’”后以“请缨”表示冒险犯难、有所作为。
“放怀侠气千夫上,抵掌高谈一梦间”,意思是:胸怀壮志,意气风发,像千军万马一样威武,高谈阔论,如同在梦中一样自由。“侠气”即豪侠之气,“千夫上”形容气势磅礴,有如千军万马。“抵掌”指击掌,表示激动兴奋的心情。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使节尘生人共惜,朔风吹泪太湖湾”,意思是:使者的使者的尘土让人感到惋惜,寒风中吹动着泪水,让太湖湾的湖水也为之感动。“朔风”指北风,这里用来比喻诗人的悲伤之情。这两句写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忧虑,表现了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
“赏析”:此诗是唐代诗人张籍所作,是一首著名的咏史诗。《新唐书·张籍传》记载:“籍尝谒韩愈,愈谢不能答,仍送以诗。籍读罢,复谒愈,为叙所以酬赠之意。”可见张籍与韩愈有着深厚的友谊。而这首《挽刘公》就是张籍在友人去世时所写。刘禹锡是唐朝中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在唐宪宗元和初年因参与王叔文集团改革运动失败而被贬谪到外省。这首诗就是在刘禹锡被贬之后写的。
【答案】
故运使直阁少卿刘公挽词
清时得路每投闲,垂上甘泉玉笋班。
借箸几看趋魏阙,请缨常欲度天山。
放怀侠气千夫上,抵掌高谈一梦间。
使节尘生人共惜,朔风吹泪太湖湾。
译文:
在清明的政治时期得到了机会(做官),但每次都选择退隐(归家)。曾经被提拔到很高的职位(甘泉宫的玉笋班),这里用典指汉昭帝时大司马霍光任大将军辅政,他的弟弟霍云上书请求封赏,霍光说:“方今圣朝,夜郎自大(汉朝国力强盛,不把匈奴放在眼里),君岂复忧四夷邪?”(《汉书·霍光传》)后以“垂上甘泉玉笋班”为成语,比喻身居显达之位。
借用筷子来观察,想要向朝廷进言。
胸怀壮志,意气风发,像千军万马一样威武,高谈阔论,如同在梦中一样自由。
使者的使者的尘土让人感到惋惜,寒风中吹动着泪水,让太湖湾的湖水也为之感动。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所作,是一首著名的咏史诗。《新唐书·张籍传》记载:“籍尝谒韩愈,愈谢不能答,仍送以诗。籍读罢,复谒愈,为叙所以酬赠之意。”可见张籍与韩愈有着深厚的友谊。而这首《挽刘公》就是张籍在友人去世时所写。刘禹锡是唐朝中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在唐宪宗元和初年因参与王叔文集团改革运动失败而被贬谪到外省。这首诗就是在刘禹锡被贬之后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