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学摛文蔼俊声,青云接武二难兄。
主知自纪宜三院,使节更持仅九卿。
庭下芝兰方竞秀,舍南桃李已成阴。
挂冠不待甘泉橐,愁绝高门泪满缨。
【注释】
左学:指翰林院,即学士府。摛文:写文章。蔼:形容文气盛。俊声:高超的声望。二难兄:指唐玄宗与张说,二人皆为中书令,故称“二难”。主知:指皇帝对臣子的知遇。纪:记功。纪三院:即记三部(中书、门下、尚书),是唐朝中央最高权力机关。使节:出使。更持:再持节。九卿:古代中央政府的九个部门官员,如太常、光禄等。庭下:指庭院。芝兰:香草,比喻品德高尚。竞秀:争奇斗艳。舍南:指宅第南侧。桃李:指树木和花朵,常用来比喻人才,这里也比喻朝廷中的大臣。阴:树荫,也用来比喻朝廷中大臣的势力。挂冠:辞官不干,挂上印信,表示不再做官。甘泉:指汉武帝时设置的温泉宫,因汉武帝曾在这里射箭得胜而名。橐(tuó):装有财物的竹笼或皮囊。高门:高贵的家庭。泪满缨:眼泪流到帽缨上。缨:帽子上的带子(结于冠后),用以束发。
【赏析】
此诗为杜甫在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春所作。当时杜甫已辞官在野多年,但仍被唐肃宗召回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不久又贬为太子少傅,因此他心情抑郁,写下了这首挽词。
首联点明题意,赞颂了左学学士鲁公的才德。“二难兄”,是指唐玄宗和张说,两人都身居要职,所以称他们为“二难”。
颔联赞颂鲁公“自纪”功劳,并希望他能像汉代霍光那样继续辅佐唐宣帝(唐玄宗)。“使节”指出使外国,“九卿”指中央各部尚书,都是高级官职。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鲁公的崇敬之情及对其仕途的美好祝愿。
颈联写鲁公的庭院,其下是茂盛的香草芝兰;其南有郁郁葱葱的桃李成林。这两句以景物描写来衬托鲁公的高洁品格和才华横溢。
尾联写鲁公辞去官职后,诗人感到无比痛心,泪水沾湿了帽缨。“挂冠”指辞官归隐,“甘泉”指温泉宫,因为汉文帝曾在此处射猎取胜而闻名。“高门”指权贵之家。
整首诗通过赞美鲁公的才德和功绩,表达了诗人对鲁公的敬仰和惋惜之情。同时,诗歌还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