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临风泪,萧萧似绠縻。
空怀徐稚絮,谁立郑玄碑。
无力酬推毂,平时愤抵巇。
何人令枉状,路粹岂能为。
【注释】
今日:指今天;临风:倚风,这里指凭吊。
萧萧:风声凄厉的样子。
绠縻(gěng mí):井上汲水的绳索。
徐稚:东汉隐士,字孺子,隐居在沛国沛县(今安徽亳县)。
郑玄:东汉经学家,字康成,官至北海相,为《三礼》(即礼、乐、射)的注本作序。
抵巇:比喻危险。
路粹:东汉末文学家,字文叔,少有才名,后因避黄巾之乱,隐居不仕。
枉状:冤枉的状词。
【赏析】
《挽王平甫二首》作于元嘉四年(427),当时诗人在建康任江州主簿。诗中“空怀徐稚絮,谁立郑玄碑”一句,既写自己对故友的怀念,也寓有对时政的不满。徐稚,东汉时人,字孺子,居贫而好学,常手执书简,从师授业。郑玄,字康成,是东汉经学大师,曾作过北海相。“空怀徐稚絮,谁立郑玄碑”,是说如今我怀想徐稚那种恬退清贫,安贫守道的生活情趣;又想到当年郑玄为官正直,却遭小人诽谤陷害,不能为他立碑树传。诗人在这里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块垒,抒发了忧谗畏讥,怀才不遇的感慨。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感情深沉,意境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