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世岩松古,随人径藓斑。
楼台云冉冉,沙石水潺潺。
兴出崎岖外,身行杳霭间。
通天知有路,一笑槛前山。
《延福寺》
【注释】
- 阅世岩:山名。
- 云冉冉:云彩缓缓流动的样子。
- 沙石:沙子和石头,泛指地面。
- 潺潺:水流声。
- 崎岖:险峻不平。
- 通天:通往天空。
- 槛前山:栏杆前的山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富有哲理的景象图卷。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感悟人生,最终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
诗人开篇以“阅世岩松古”勾勒出一幅历史的长河图,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沧桑。接着,“随人径藓斑”则展现了一条被岁月侵蚀的小径,给人一种静谧、幽深的感觉。这里的“随人径”指的是一条普通的小径,而“藓斑”则形象地描绘出了这条小径上的苔藓覆盖,显得古朴而庄重。
“楼台云冉冉”和“沙石水潺潺”两句则是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诗人以“楼台云冉冉”形容远处楼阁与云雾相互辉映,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而“沙石水潺潺”则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如同一首优美的田园诗。
“兴出崎岖外”一句转折,诗人由自然景观转向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这里的“崎岖”象征着人生道路的坎坷曲折,而“兴出”则表示在困境中依然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这种心态使得诗人可以超越世俗的束缚,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境界。
“身行杳霭间”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自由境界的重要性。这里的“杳霭”是指浓厚的雾气,象征着迷茫与未知。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却能保持清晰的思维和坚定的信念,继续前行。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古人所说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的深刻认识和坚定追求。
最后两句“通天知有路,一笑槛前山”则是全诗的总结和升华。诗人通过“通天”一词表达了对无限可能的追求和向往,而“一笑”则表现出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豁达与乐观。这里的“槛前山”既是对诗人所处位置的描绘,也是对诗人心境的象征。诗人站在栏杆前欣赏美景,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豁达与坚韧。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给人带来了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