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在昭文并直庐,与君三岁侍皇居。
花开辇路春迎驾,日转蓬山晓曝书。
学士南来尚岩穴,神州北望已丘墟。
愁逢汉节沧江上,握手秋风泪满裾。
【注释】
①昭文:指昭文书院。直庐:即直庐,指翰林院。②君:指曾觌(dí)。彦正提刑:曾觌曾任福建路提点刑狱公事,时人称他为“彦正”。旧:指过去。感叹辄书长句:意指感慨而作的长诗。奉:敬献。呈:进呈。
【赏析】
曾觌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此诗就是他在一次与诗人的邂逅中所作。全诗通过回忆昔日与诗人同侍皇帝的情景,抒发了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首联“忆在昭文并直庐,与君三岁侍皇居。”回忆起自己曾在昭文书院和直庐里侍立皇帝,与曾觌一起侍奉三年之久。
颔联“花开辇路春迎驾,日转蓬山晓曝书。”春天时节,花开满路,皇帝出宫巡视民情,诗人也随着出游。太阳从东边升起后,就到蓬莱山上晒书。诗人把皇帝比作太阳,将皇帝比喻为蓬山。蓬山,神话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这里用来比喻皇帝,暗指皇帝英明有道。
颈联“学士南来尚岩穴,神州北望已丘墟。”曾觌此时任江西安抚使司参议官,诗人则在抚州。诗人用隐士自比,以表达自己的无奈和悲愤。神州,指中国。丘墟,废墟。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国土沦丧的痛心疾首。
尾联“愁逢汉节沧江上,握手秋风泪满裾。”曾觌此时已经回到朝廷,诗人则在长江之滨送别。两人相见时,都流下了眼泪。汉节,汉室的符节。秋风,借喻秋天的天气。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同时表现了自己对曾觌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