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欲浮湘去,褰裳望九疑。
清湘今入手,一棹更何之。
题花光长老画
昨天想要泛湘江去,撩起衣摆望着九疑山。
清澈的湘江如今就在手边,一叶扁舟再往何处去?
昨欲浮湘去,褰裳望九疑。
清湘今入手,一棹更何之。
题花光长老画
昨天想要泛湘江去,撩起衣摆望着九疑山。
清澈的湘江如今就在手边,一叶扁舟再往何处去?
题湖南清绝图 故人来从天柱峰,手提石廪与祝融。 两山坡陀几百里,安得置之行李中。 下有潇湘水清泻,平沙侧岸摇丹枫。 渔舟已入浦溆宿,客帆日暮犹争风。 我方骑马大梁下,怪此物象不与常时同。 故人谓我乃绢素,粉墨妙手烦良工。 都将湖南万古愁,与我顷刻开心胸。 诗成画往默惆怅,老眼复厌京尘红。 注释: - 故人来从天柱峰:故人(老朋友)从天柱山(位于湖南省)走来。 - 手提石廪与祝融:石廪
诗句释义: 樵夫的柴杖在初春时节,并没有主人,鸡豚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译文: 在早春时节,樵夫的柴杖并没有主人,而是自由自在地行走。而那些鸡和猪也各奔东西,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家园。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驹的作品。韩驹(1080~1135)北宋末南宋初江西诗派诗人,诗论家。韩驹字子苍,号陵阳先生,江西南丰人。他的诗风格清新、明快,具有一种独特的韵味。他的创作涉及许多方面,包括山水田园
止应独有江山秀, 合自都无廊庙心。 注释与译文: - 诗句:止应独有江山秀,合自都无廊庙心。 - 注释:独自拥有美丽的江山景色;国家治理(的)中心(或曰官府所在地)没有宏伟壮丽的建筑。 - 译文:只有自己独有的美丽江山;国家治理的中心却没有雄伟的建筑。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国家治理中心缺乏宏伟建筑的遗憾。通过对比自然之美和国家治理中心的建筑
译文:孤舟晚飏,湖光里,衰草斜阳,无恨意。 注释:孤舟(一说是小舟)、晚飏(飘扬)、湖光(指湖水),都是诗人所见之景;衰草、斜阳,都写出了夕阳下景色的萧条凄凉,也衬托出了游子的孤寂落寞;“无恨意”,是说心中没有怨恨之意。 赏析:此诗首句写诗人乘船在湖面上荡漾的情景,次句则写夕阳西沉,晚风拂过,湖上飘动着孤舟。后三句写湖上景色,以及诗人由此而产生的感觉。全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凄清、悲凉
【注释】 暗:昏暗,不明亮。苔:苔藓。冶:鲜艳。家:指园林中的庭院。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雨天到林外散步,看到庭院中苔藓鲜亮而显得格外的幽静,从而产生的一种心境。 “雨暗阶前路”是第一句,写诗人在林外漫步时,天色阴暗,看不清前面的小路,只好摸索着前进。这里,诗人没有写自己的心情和感受,而是把视线转向了周围的环境。 “苔冶林外家”是第二句。这里的“家”,不是诗人自己的家
【注释】 幽兰不可见,罗生杂榛菅:指幽兰花虽香美却隐没在杂草丛中。罗生:草木丛生貌,比喻幽兰生长的环境。 微风一披拂,馀香被空山:微风轻轻地吹过,幽兰的香气弥漫了整个山林。 凡卉与春竞,念尔意独闲:各种花卉争奇斗艳,争相与春天比美,而你独自保持着自己的清雅。 弱质虽自保,孤芳谅难攀:你的花朵柔弱,虽然能自我保护,但很难再向上生长,成为众花中的佼佼者。 高标如湘累,岁晚投澄湾
解析: 1. 诗句释义: - 问君游梁今几岁: 这句话询问对方在梁地(即现在的四川省部分地区)已经居住了多久。"游梁"可能指的是在四川地区的生活,而"几年"则表达了对时间长短的提问。 - 归去聊为羡于计: 返回后可能会因为某种计划或期待而感到羡慕。这里的"聊为羡"表示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而"计"可能是指未来某个具体的计划或者目标。 - 入门四壁妻子空: 进入家门时发现四周都是空荡荡的
注释:八月的人间大地,秋光明媚,景色宜人;在芙蓉溪上沐浴着春光,享受着酣畅淋漓的快乐。 赏析:诗中的“人间”、“秋光”、“酣酣”等词语,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同时,“芙蓉溪上春酣酣”,又让人感受到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生活状态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诗句释义】洪府:洪州,即今江西南昌。西山:指南昌城西的西山。最景奇:“最为壮观”的意思。 【译文】 洪州的西山景色最为壮观,让人难以忘怀。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洪州西山美景的赞美之情。通过“其二十”一词,可以推测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每行五个字,共四句。整首诗通过对洪州西山美景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和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
注释翻译为:连绵的山峰横亘在前方,如同伸出的手臂一样,为我挡住了西南方向的蛮族。 赏析:此诗描写的是唐代边疆的壮丽景象,诗人以雄浑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壮美的山水画,表现了唐朝的疆域广阔,国力强大
【注释】 晓出花光寺,云沙照眼新。 归来看图画,借问若为真。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游览寺庙时的情景。首句写清晨出寺后,眼前所见的云海、山色和寺庙相映成趣。二句写回到寺庙中看画时的感受,诗人看到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不禁赞叹不已。三、四句写在欣赏图画的同时,向僧人请教这些美丽的图画是真是假。 “晓出花光寺”:早晨刚走出花光寺。 “云沙照眼新”:眼前的云海如沙一般起伏,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诗句原文:岂有青云士,而居绛帐间。 译文注释:难道会有那些飞上青天的人,却只能生活在简陋的绛帐之中?诸生们独自何事,却无法登上会稽山。 赏析:这首诗是韩驹在感叹自己的境遇和遭遇的困境。诗人以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他通过绛帐这一意象,展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挣扎。同时,诗人也用绛帐与青云之间的对比,暗示了自己对高远理想的向往和执着追求。这首诗语言简练
注释: - 有弟留南楚,经年不寄书。 - “有弟”:即“有弟在南边”。 - “留南楚”:留在南方。 - “经年”:一年。 - “不寄书”:没有寄信。 - 天涯数行泪,独对鹡鸰图。 - “天涯”:形容距离遥远。 - “数行泪”:几滴眼泪。 - “独对”:独自一人。 - “鹡鸰图”:鹡鸰的画或诗。 -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弟弟的思念之情。诗中提到有弟在南方,经过一年的分离
【注释】 暂谪人间:暂被贬谪到人间。 蓬莱: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此处代指仙境。 【赏析】 留别馆中诸公 暂谪人间去,群仙莫浪猜。 尘缘吾未断,不是薄蓬莱。 此诗是作者在谪居期间所作的送别诗。首句“暂谪人间去”即表明自己只是暂时被谪到人间,并非永世不得返仙界;“群仙莫浪猜”,则是告诉诸位友人不要误会自己的去意,他并非因贪恋红尘而远离仙界。第二句“尘缘吾未断
《梅花八首其三》是宋代诗人韩驹的作品,此诗通过对梅花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释: 1. 诗句: 梅花八首其三 〔宋〕 韩驹 2. 译文: 在林间白色的花朵上,风霜无法轻易地催动它们。江南春日里并不降雪,似乎只有一枝梅显得格外突出。 3.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梅花的坚韧与纯洁。诗中的“林间白”形象地描绘了梅花的颜色与姿态
雪里寻梅蕊,多应傍水开。 那知是花处,但觅暗香来。 注释:在雪中寻找梅花的花瓣,多半生长在靠近水流的地方。却不知这些花朵在哪里,只能寻找它们散发出的暗香。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雪地里寻找梅花的景象。首句“雪里寻梅蕊”便勾勒出一幅清冷而孤寂的画面,为下文的寻觅作了铺垫。诗人通过“多应傍水开”表达了对梅花生长环境的好奇和期待。然而,“那知是花处”却打破了诗人的幻想,他不知道那些花朵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