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郭初鸣定夜钟,苾刍过尽法堂空。
移床独向西南角,卧看琅珰动晚风。
注释:初夜的钟声响起,城郭开始安静下来。僧人们已经离开,法堂空空荡荡。我移步向西南角的卧房,躺在那里静静地看着夜晚的风声。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个夏夜广寿寺的场景,诗人静观寺庙夜景,抒发内心感受。全诗通过“空”“动晚风”等词句,展现了宁静、幽雅的寺院生活气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之感。
城郭初鸣定夜钟,苾刍过尽法堂空。
移床独向西南角,卧看琅珰动晚风。
注释:初夜的钟声响起,城郭开始安静下来。僧人们已经离开,法堂空空荡荡。我移步向西南角的卧房,躺在那里静静地看着夜晚的风声。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个夏夜广寿寺的场景,诗人静观寺庙夜景,抒发内心感受。全诗通过“空”“动晚风”等词句,展现了宁静、幽雅的寺院生活气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之感。
题湖南清绝图 故人来从天柱峰,手提石廪与祝融。 两山坡陀几百里,安得置之行李中。 下有潇湘水清泻,平沙侧岸摇丹枫。 渔舟已入浦溆宿,客帆日暮犹争风。 我方骑马大梁下,怪此物象不与常时同。 故人谓我乃绢素,粉墨妙手烦良工。 都将湖南万古愁,与我顷刻开心胸。 诗成画往默惆怅,老眼复厌京尘红。 注释: - 故人来从天柱峰:故人(老朋友)从天柱山(位于湖南省)走来。 - 手提石廪与祝融:石廪
诗句释义: 樵夫的柴杖在初春时节,并没有主人,鸡豚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译文: 在早春时节,樵夫的柴杖并没有主人,而是自由自在地行走。而那些鸡和猪也各奔东西,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家园。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驹的作品。韩驹(1080~1135)北宋末南宋初江西诗派诗人,诗论家。韩驹字子苍,号陵阳先生,江西南丰人。他的诗风格清新、明快,具有一种独特的韵味。他的创作涉及许多方面,包括山水田园
止应独有江山秀, 合自都无廊庙心。 注释与译文: - 诗句:止应独有江山秀,合自都无廊庙心。 - 注释:独自拥有美丽的江山景色;国家治理(的)中心(或曰官府所在地)没有宏伟壮丽的建筑。 - 译文:只有自己独有的美丽江山;国家治理的中心却没有雄伟的建筑。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国家治理中心缺乏宏伟建筑的遗憾。通过对比自然之美和国家治理中心的建筑
译文:孤舟晚飏,湖光里,衰草斜阳,无恨意。 注释:孤舟(一说是小舟)、晚飏(飘扬)、湖光(指湖水),都是诗人所见之景;衰草、斜阳,都写出了夕阳下景色的萧条凄凉,也衬托出了游子的孤寂落寞;“无恨意”,是说心中没有怨恨之意。 赏析:此诗首句写诗人乘船在湖面上荡漾的情景,次句则写夕阳西沉,晚风拂过,湖上飘动着孤舟。后三句写湖上景色,以及诗人由此而产生的感觉。全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凄清、悲凉
【注释】 暗:昏暗,不明亮。苔:苔藓。冶:鲜艳。家:指园林中的庭院。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雨天到林外散步,看到庭院中苔藓鲜亮而显得格外的幽静,从而产生的一种心境。 “雨暗阶前路”是第一句,写诗人在林外漫步时,天色阴暗,看不清前面的小路,只好摸索着前进。这里,诗人没有写自己的心情和感受,而是把视线转向了周围的环境。 “苔冶林外家”是第二句。这里的“家”,不是诗人自己的家
【注释】 幽兰不可见,罗生杂榛菅:指幽兰花虽香美却隐没在杂草丛中。罗生:草木丛生貌,比喻幽兰生长的环境。 微风一披拂,馀香被空山:微风轻轻地吹过,幽兰的香气弥漫了整个山林。 凡卉与春竞,念尔意独闲:各种花卉争奇斗艳,争相与春天比美,而你独自保持着自己的清雅。 弱质虽自保,孤芳谅难攀:你的花朵柔弱,虽然能自我保护,但很难再向上生长,成为众花中的佼佼者。 高标如湘累,岁晚投澄湾
解析: 1. 诗句释义: - 问君游梁今几岁: 这句话询问对方在梁地(即现在的四川省部分地区)已经居住了多久。"游梁"可能指的是在四川地区的生活,而"几年"则表达了对时间长短的提问。 - 归去聊为羡于计: 返回后可能会因为某种计划或期待而感到羡慕。这里的"聊为羡"表示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而"计"可能是指未来某个具体的计划或者目标。 - 入门四壁妻子空: 进入家门时发现四周都是空荡荡的
注释:八月的人间大地,秋光明媚,景色宜人;在芙蓉溪上沐浴着春光,享受着酣畅淋漓的快乐。 赏析:诗中的“人间”、“秋光”、“酣酣”等词语,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同时,“芙蓉溪上春酣酣”,又让人感受到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生活状态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诗句释义】洪府:洪州,即今江西南昌。西山:指南昌城西的西山。最景奇:“最为壮观”的意思。 【译文】 洪州的西山景色最为壮观,让人难以忘怀。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洪州西山美景的赞美之情。通过“其二十”一词,可以推测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每行五个字,共四句。整首诗通过对洪州西山美景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和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
注释翻译为:连绵的山峰横亘在前方,如同伸出的手臂一样,为我挡住了西南方向的蛮族。 赏析:此诗描写的是唐代边疆的壮丽景象,诗人以雄浑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壮美的山水画,表现了唐朝的疆域广阔,国力强大
【注释】 水浊山昏暑未清:水浑浊,山昏暗,夏天的暑气仍未消尽。 风枝不动月微明:微风吹过,树枝不动,月光微微地明亮起来。 忽惊零露先秋戒:突然被清晨的清凉露水惊醒,感觉到秋天的到来。 更放蟭蟟一月鸣:在一个月里,听到蟭蟟虫的叫声。 蟭蟟(zhì):一种昆虫,体小而长,前翅狭长,后翅宽展,有金属光泽,生活在潮湿的地方。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夏夜景物的小诗。首句写夏夜景色
注释:上界的鸾凤驾,多是神鸟,不需自己长翅膀就可以飞行。不消说那些野鸟的翅膀,即使强盛也填不满河。可惜那些鸟儿的毛都掉得差不多了,只能再经过云路车一两次。 赏析:此诗首联以夸张的笔法,描绘了七夕之后,天上的鸾凤等神鸟不用自己的翅膀就能飞过银河的情景,表现了它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美好形象;颔联则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地上许多生灵因无法御风而行而不能自保而最终坠地
注释1: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云梯月台互相经过,但未能消解一年来的离情别恨。 注释2:最恨明朝洗车雨,不令回脚渡天河。最讨厌的是明天洗车的雨,它不能让鸟儿回头渡过银河。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七夕节时所作。七夕节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诗中“洗车雨”指的是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渡河相会,而“架桥”则是他们相会时鹊鸟搭成的桥梁。诗人在七夕节这天,看到一年一度的渡河相会即将开始
注释:傍晚时分,木末处炎风不减,火云低傍古城隅。我正嫌酒作鸡冠赤,洗盏时突然看到白如玉的东西。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夏日谢人送酒时的即兴之作。诗中以“晚”字点明时间,写夏日傍晚的炎热天气,“木末”、“火云”都描绘了夏天的特点,渲染出一幅盛夏的图景。接着,用“更无”来表示这种炎热的天气到了傍晚依然没有丝毫减退,突出了夏天的酷热,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炎热天气的无奈和厌烦。接着又通过“鸡冠赤”这一细节描写
【注释】: 又谢送凤团及建茶:又来感谢你送我凤团和建茶。 白发前朝旧史官,风炉煮茗暮江寒:我是一位鬓发已白、曾做过朝廷史官的老臣,在傍晚的时候,我用风炉煮着新采的茶,看着江水在寒风中泛寒。 苍龙不复从天下,拭泪看君小凤团:但是如今国家已经衰落,连龙都不再跟随天子了,只能擦干眼泪看你这个小凤团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收到友人赠送的名贵茶叶后,作此答谢之词。 首句“又谢送凤团及建茶
【注释】 谢送:感谢赠送。 山瓶:指茶壶。 细蒻:即“竹叶”。 官样:指茶色白润如玉,形状如圭璋,为上品茶。 密罗:即“碧罗”,一种用茉莉花制成的茶叶,香气扑鼻。 飞霜:形容茶色如霜雪。 【翻译】 山瓶熟悉露水泡出的嫩茶,细细的竹叶排列得井然有序让我惊喜不已。我更喜欢晚涂官样在茶中,碧罗深碾看飞霜。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友人送茶的感激之情的写照。诗中通过“山瓶”、“细蒻”、“官样”等词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