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欲眠灯挂壁,被冷何曾双脚直。
西风一夜枕边鸣,令我下床三叹息。
君莫悲秋且自悲,朱颜白发来相随。
天公造作悲欢事,要令百岁如狂痴。
达人大观无不可,岂合坐受天公欺。
我惭无处看明月,一掌荒庭秋草没。
去年忆上黄神山,笑看万里清光发。
【注释】
八月十四日夜作:八月十四日夜晚创作。
三更欲眠灯挂壁,被冷何曾双脚直:夜深了,想要睡觉,可是灯却挂在墙上,被子又冷,脚也伸不直。
西风一夜枕边鸣,令我下床三叹息:夜里西风一直吹到我耳边不停地叫唤,我只好起来,连叹三次。
君莫悲秋且自悲,朱颜白发来相随:你不要为秋天悲伤,反而自己要悲伤,你的头发都白了。
天公造作悲欢事,要令百岁如狂痴:天公故意制造这些让人悲伤和高兴的事情,让一个人百年之后如同疯狂一样。
达人大观无不可,岂合坐受天公欺:通达人看透了世事,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哪里是受到天公的欺骗呢?
我惭无处看明月,一掌荒庭秋草没:我感到惭愧,没有地方可以观赏明亮的月亮,只有一片荒凉的庭院,秋天的草木早已被踩踏得不见了踪影。
去年忆上黄神山,笑看万里清光发:回想去年登上黄神山时,望着万里晴朗的景色而大笑。
【赏析】
《八月十四日夜作》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以“悲”为基调,通过作者与友人对月共饮、饮酒抒怀等场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孤独与无奈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值得细细品味。
首联写夜深人静之时,诗人想要安睡却被西风吹得不得安宁。此时,诗人想起古人饮酒赏月的情景,不禁感慨万分。颔联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内心感受,他感叹为何自己的命运不如古人般顺遂,而白发苍苍却依然承受着生活的艰辛。颈联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天公的不满和愤怒之情。他认为天公总是刻意制造各种令人悲伤和欢乐的事情,让人难以摆脱其束缚。尾联则是诗人的自我安慰之语,他认为自己虽然无法改变命运,但仍然可以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自由翱翔。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社会现象。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往往感到无所适从和迷茫,而这种情绪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此,此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