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就林烧厌八珍,烟为翠幕草为茵。
功臣名姓留何处,自把金刀刻翠筠。

注释:

笋就林烧厌八珍,烟为翠幕草为茵。

功臣名姓留何处,自把金刀刻翠筠。

竹笋生长在竹林中,被烧得厌恶了八珍菜肴的味道;烟雾像绿色的幕布,草就像绿色的垫子。

功臣的姓名在哪里留下呢?我拿金刀刻上翠绿色的竹叶作为纪念。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竹笋生长过程的诗,诗人以竹笋的生长为题,通过描写竹笋从生到熟的过程,来表达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的热爱。

首句“笋就林烧厌八珍”,以竹笋的生长为引子,形象地表达了竹子在林中生长,被人烧煮的情况。这里的“八珍”是对各种美味佳肴的比喻,形容竹子的味道鲜美。

次句“烟为翠幕草为茵”,则是对竹笋生长过程中的细节描写。烟像绿色的帷幕一样笼罩着竹子,草就像绿色的垫子一样铺在地上。这里的“翠幕”和“茵”都是对绿色的描绘,形象地展现了竹子的生长环境。

第三句“功臣名姓留何处”,则是对竹笋的感慨。竹子虽然有功绩(生长),但却没有名字和姓氏可以流传下来,只能默默地生长在大自然中。这里的“功臣”和“名姓”都是对竹子的赞美,表示竹子虽然没有名字和姓氏,但却有着自己的价值。

最后一句“自把金刀刻翠筠”,则是对竹子的另一种表达。虽然竹子没有名字和姓氏,但人们还是可以用金刀雕刻出竹叶的形状,作为对竹子的纪念。这里的“金刀”和“翠筠”都是对竹子的形象描述,表示竹子有着独特的美丽。

全诗通过对竹笋生长过程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竹子独特魅力的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