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华山人上赤墀,上嗟安在见何迟。
老于尚父投竿日,少似辕生对策时。
怨鹤惊猿辞旧隐,鞭鸾笞凤总新知。
早陈经国平边策,归领云巢旧住持。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泰华山人上赤墀,上嗟安在见何迟。

  • 关键词解释: “泰华”指泰山,”赤墀”即红门之下的台阶,此处比喻高官显贵;”上嗟”表示对某人的不满或遗憾,这里可能是对被召之人的惋惜;而”安在”则表示何处,何时见到此人。
  • 译文: 泰华山中的高人已经踏上了通往红门前的台阶,感叹自己何时才能再见到他。
  • 赏析: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曾云巢被召为朝廷重臣的遗憾,同时也反映了泰山高人的清高和对名利看淡的心态。

2. 老于尚父投竿日,少似辕生对策时。

  • 关键词解释: “尚父”是刘邦的尊号,”投竿日”形容年轻有为;”辕生”可能指的是辕涛声,一个著名的策论家。
  • 译文: 年轻时如同辕涛声一般善于策论(即对策),年纪大时像尚父一样有所作为。
  • 赏析: 这句话赞美了曾云巢年轻时的才华,以及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展现的才干和成就。

3. 怨鹤惊猿辞旧隐,鞭鸾笞凤总新知。

  • 关键词解释: “怨鹤惊猿”形容隐居生活的艰辛,”鞭鸾笞凤”则意味着摆脱过去,投身新的事业。
  • 译文: 告别旧居,如同怨鹤惊猿般感到悲伤,但最终放下过去的包袱,投身于新的挑战之中。
  • 赏析: 此句反映了曾云巢从隐居到接受新的职位的转变,展现了他对过去生活的态度转变,以及对未来的积极态度。

4. 早陈经国平边策,归领云巢旧住持。

  • 关键词解释: “经国”意为治理国家,”平边策”可能是指解决边疆问题的策略;”云巢旧住持”则可能指的是曾云巢曾经的住所或身份。
  • 译文: 早早地提出了治理国家的方案以平息边境纷争,回到原来的住所继续担任住持。
  • 赏析: 这句话体现了曾云巢不仅具备高深的学问和才能,还有为国为民的实际行动力,他的回归不仅是个人的选择,也是为了继续为社会做出贡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