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歌揭虚阁,帷幕匝春池。
且与民同乐,都忘天一涯。
旧游嗟倏忽,故步喜追随。
陌上人如堵,归鞍莫载驰。
【解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诗人在游览海云山后写下的诗作。首联描写了海云山的自然美景和游人的喜悦心情;颔联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同情与关心;颈联抒发了诗人对过去旧游的追忆与喜悦之情;尾联写诗人归途中的所见所感。
【答案】
①笙歌揭虚阁②帷幕匝春池③都忘天一涯④旧游嗟倏忽⑤故步喜追随⑥陌上人如堵⑦归鞍莫载驰⑧江州司马青衫湿⑨醉别复几日⑩赋得古原草送别的“离”字
笙歌揭虚阁,帷幕匝春池。
且与民同乐,都忘天一涯。
旧游嗟倏忽,故步喜追随。
陌上人如堵,归鞍莫载驰。
【解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诗人在游览海云山后写下的诗作。首联描写了海云山的自然美景和游人的喜悦心情;颔联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同情与关心;颈联抒发了诗人对过去旧游的追忆与喜悦之情;尾联写诗人归途中的所见所感。
【答案】
①笙歌揭虚阁②帷幕匝春池③都忘天一涯④旧游嗟倏忽⑤故步喜追随⑥陌上人如堵⑦归鞍莫载驰⑧江州司马青衫湿⑨醉别复几日⑩赋得古原草送别的“离”字
【解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诗人在游览海云山后写下的诗作。首联描写了海云山的自然美景和游人的喜悦心情;颔联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同情与关心;颈联抒发了诗人对过去旧游的追忆与喜悦之情;尾联写诗人归途中的所见所感。 【答案】
苏采,字公佐,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 举进士,调兖州观察推官。 历益州路提点刑狱,利州路转运使。 入判大理寺,出为湖北、淮南、成都路转运使。 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进度支副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 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知审刑院,卒(同上书卷三○○)。 《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生卒年: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的体裁、内容等,然后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的相关要求进行具体地赏析。 “万年欢”是全诗的标题,“欢”是喜悦的意思,“万年”指长寿,“欢”就是高兴、愉快。所以此词为庆贺寿筵之宴开得热闹而喜悦之情。 首句点明时间,“日暖霜红”写春色满园,万紫千红,春意盎然
踏莎行·寄姊妹 孤馆深沉,晓寒天气。解鞍独自阑干倚。暗香浮动月黄昏,落梅风送沾衣袂。 待写红笺,凭谁与寄。先教觅取嬉游地。到家正是早春时,小桃花下拼沉醉。 注释: ①孤馆深沉:指自己一个人在空寂的旅舍中。②晓寒天气:早晨寒冷的天气。③解鞍:卸下马鞍。④阑干:栏杆。⑤暗香:指梅花的香气。⑥红笺:用朱砂等颜料画成红色的信纸。⑦嬉游地:游玩的地方。⑧拼:姑且,暂且。 赏析:
【注释】 星移斗转,玉蟾西下,渐觉东郊向晓。马嘶人语隔霜林,望千里、长安古道。珠宫姊妹,相逢方信,别后十分瘦了。上林归去正花时,争奈向、花前又老。 【赏析】 这是一首闺情词,写女子对远行男子的思念。 “星移斗转”四句,写日暮天晚,长安郊外的景色。星移斗转,指时间推移,暗示着时光易逝;月落霜林,暗喻冬寒;长安古道,指通往京城的道路。这几句描写出了女子眼中所看到的景物,也暗示出她的心情。
访涌泉吴文叟隐居 水绕庭除屋近山,居人六月自清寒。 平时不起轩裳念,此去真输岩穴安。 书富五车成活计,樽开千日慰艰难。 径谋百亩从君隐,凭藉林泉寄一箪。 注释: 1. 访涌泉吴文叟隐居:拜访涌泉吴文叟的隐居之地。 2. 水绕庭除屋近山:庭院四周环绕着清澈的流水,房屋靠近青山。 3. 居人六月自清寒: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即使在炎热的六月,也有清凉之感。 4. 平时不起轩裳念:平时没有升官发财的念头
注释: 同诸孙赋冰箸 雪堆屋背已崔巍,沟瓦垂冰冻不摧。 乳石骈罗疑在谷,遗簪璀璨俨成堆。 冱寒侵被怜衰老,咀嚼鸣牙忆尚孩。 自是中原验时令,江南春候亦难裁。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冬天景色的诗,通过对冬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首联“雪堆屋背已崔巍,沟瓦垂冰冻不摧”,描绘了大雪覆盖屋顶的景象,雪花堆积如山,屋脊上的积雪显得格外高耸,而房檐下的积雪却依然坚固
次韵徐惇济久不食肉 举家食肉迹虽陈,端有寒儒继后尘。 杜老长镵聊卒岁,颜生陋巷不逢辰。 啖毡窃喜全高节,食肉从来鄙要津。 扪腹只应多愧负,天教吾党合清贫。 注释: 次韵徐惇济久不食肉:这是作者对徐惇济的诗的回应,表达了自己对不吃肉的看法。 举家食肉迹虽陈:尽管家里经常吃肉,但这种奢侈的行为并不值得炫耀。 端有寒儒继后尘:这里指的是那些像杜甫一样,为了生计而不得不放弃读书的寒门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