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路逢汉水,乱流爱清渊。道逢尘土客,洗濯无瑕痕。
振鞭入京师,累岁不得官。悠悠故乡念,中夜成惨然。
《五噫》不复留,驰车走轘辕。自是识嵩岳,荡荡容貌尊。
不入众山列,体如镇中原。几日至华下,秀色碧照天。
上下数十里,映睫青巑巑。迤逦见终南,魁岸蟠长安。
一月看三岳,怀抱斗以骞。渐渐大道尽,倚山栈夤缘。
下瞰不测溪,石齿交戈鋋。虚阁怖马足,险崖摩吾肩。
左山右绝涧,中如一绳悭。傲睨驻鞍辔,不妨驱以鞭。
累累斩绝峰,兀不相属联。背出或逾峻,远骛如争先。
或时度冈岭,下马步险艰。怪事看愈好,勤劬变清欢。
行行上剑阁,勉强踵不前。矫首望故国,漫漫但青烟。
及下鹿头坂,始见平沙田。归来顾妻子,壮抱难留连。
遂使十馀载,此路常周旋。又闻吴越山,中明水澄鲜。
忆山送人
苏洵五言古诗赏析
《忆山送人》由宋代诗人苏洵创作,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五言古诗。诗中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遇见汉水时的景象,以及他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中路逢汉水
- 中路遇:指在旅途中遇到汉水。
- 乱流爱清渊:形容汉水的河流虽然乱流,但清澈见底。
- 道逢尘土客
- 尘土客:指穿着破旧、满身尘土的旅人。
- 洗濯无瑕痕:这些旅人经过清洗后,身上没有任何瑕疵或痕迹。
- 振鞭入京师
- 振鞭:挥动马鞭,表示出发。
- 入京师:进入京城,这里指进京赶考或任职。
- 累岁不得官
- 累岁:多年。
- 不得官:长时间没有得到官职。
- 悠悠故乡念
- 悠悠:长久的样子。
- 故乡念: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 中夜成惨然
- 中夜:深夜时分。
- 成惨然:感到悲伤或痛苦。
- 《五噫》不复留
- 《五噫》:《五噫歌》,一种古代悲歌,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 不复留:不再留下,即不再留恋。
- 驰车走轘辕
- 驰车:驱车。
- 走轘辕:行驶在弯曲的道路或山脉上。
- 自是识嵩岳
- 自是:自然。
- 识嵩岳:自然地认出嵩山。
- 荡荡容貌尊
- 荡荡:宽广的样子。
- 容貌尊:面容庄严,地位崇高。
- 不入众山列
- 不入:不被包含在内。
- 众山列:许多山峰。
- 体如镇中原
- 体如:像……一样。
- 镇中原:像镇守中国的大山一样坚固。
- 几日至华下
- 华下:华山之下,这里指华山脚下。
- 秀色碧照天:华山的美丽景色如同碧玉般照耀天空。
- 上下数十里
- 上下:前后。
- 数十里:几十里路。
- 映睫青巑巑
- 映睫:反射到眼睛上。
- 青巑巑:青翠而陡峭。
- 迤逦见终南
- 迤逦:曲折延伸。
- 终南:华山的一个支脉。
- 魁岸蟠长安
- 魁岸:高大雄伟。
- 蟠长安:盘踞在长安。
- 一月看三岳
- 一月:一个月份。
- 三岳:泰山、华山、衡山。
- 怀抱斗以骞
- 怀抱:胸怀。
- 以骞:以高远的姿态。
- 渐渐大道尽
- 渐渐:逐渐。
- 大道尽:道路逐渐变得狭窄。
- 倚山栈夤缘
- 倚山栈:依靠山间栈道。
- 夤缘:曲折延伸。
- 下瞰不测溪
- 下瞰:从高处向下看。
- 不测溪:无法预测的溪流。
- 石齿交戈鋋
- 石齿:石头上的齿状物。
- 戈鋋:古代的一种兵器,这里比喻险峻的地形。
- 虚阁怖马足
- 虚阁:空旷的地方。
- 怖马足:让马害怕前进。
- 险崖摩吾肩
- 峻崖:险峻的山崖。
- 摩吾肩:让我的双肩承受它的重量。
- 左山右绝涧
- 左山右绝涧:左边是山,右边是悬崖峭壁的山谷。
- 中如一绳悭:中间如同被一根绳子约束着。
- 傲睨驻鞍辔
- 傲睨:傲慢地注视。
- 驻鞍辔:停下马让鞍具休息。
- 不妨驱以鞭:即使不用鞭子也能驱使它们前进。
- 累累斩绝峰
- 累累:连续不断的样子。
- 斩绝峰:接连不断地斩断山峰。
- 背出或逾峻
- 背出:背后有出路。
- 逾峻:超过险峻的山路。
- 或时度冈岭
- 度冈岭:通过山间的小路。
- 下马步险艰:下马步行,面对险峻的山路。
- 怪事看愈好
- 怪事:奇异的事情。
- 愈好:越美好。
- 勤劬变清欢:勤劳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 行行上剑阁
- 行行:一步步。
- 上剑阁:前往剑阁。
- 勉强踵前*:勉力继续前行。
- 矫首望故国
- 矫首:抬头仰望。
- 故国:故乡。
- 漫漫但青烟:只有淡淡的青烟。
- 及下鹿头坂
- 及下:到达。
- 鹿头坂:地名,这里指到达鹿头坂的山口。
- 始见平沙田:终于看到平坦的土地上的农田。
- 归来顾妻子:回到家中看望家人和孩子。
- 壮抱难留连
- 壮抱:强壮的胸怀,这里指雄心壮志。
- 难留连:难以停留留恋。
通过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情感与意境,感受苏洵作为一位文人墨客所表达出的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