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梧惊秋风,叶叶雕萎红。
行人何不归,委魂逐孤鸿。
去日良已赊,客身转飘蓬。
千里各一涯,关山月明中。
两臂恨不羽,飞逐君西东。

译文:

庭院中梧桐树在秋风中颤抖,落叶如雕般凋零,红色斑斓。行人为何不归家?他只能追随孤独的鸿雁。过去的日子已变得遥远,而如今他的身份如同飘荡的蓬草一般无根。相隔千里的人们各自在天涯,只有关山明月照耀着他们。他的两臂渴望拥有翅膀,能够追随你的左右。

注释:

  1. 桐 - 梧桐,这里用作树木的代表,常与秋天联系在一起。
  2. 庭梧惊秋风,叶叶雕萎红 - 庭院中的梧桐树在秋风中瑟瑟发抖,叶子凋零,呈现出红色的枯萎状态。
  3. 行人何不归,委魂逐孤鸿 - 行人为什么不回家呢?是跟随一只孤独的大雁而去。
  4. 去日良已赊,客身转飘蓬 - 过去的日子已经变得遥远和不可追回,而他现在的身份就像随风飘散的蓬草一样无依无靠。
  5. 千里各一涯,关山月明中 - 尽管相隔千里,但彼此的生活却像是被月光照亮的两岸,彼此虽远隔万里却依旧明亮可见。
  6. 两臂恨不羽,飞逐君西东 - 他的双臂多么希望能变成翅膀来跟随你四处飞翔,无论你走到哪里他都能紧随其后。

赏析:
此诗以梧桐、行人、孤鸿等意象构建了一幅秋日离别的场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首句“庭院梧桐惊秋风”,不仅描写了秋天特有的萧瑟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忧郁与不安。随后,诗人以“叶叶雕萎红”形容梧桐叶落的景象,既表现了季节的变迁,也反映了诗人心境的落寞。

接下来的四句诗,诗人运用了“何不归”、“客身转飘蓬”等疑问句式,展现了诗人对于亲情的渴望和无奈。他无法回到家乡,只能随着大雁的身影漂泊不定,这既是对个人境遇的描绘,也体现了对亲情的深切牵挂。

最后两句“千里各一涯,关山月明中”则巧妙地利用了“关山月明中”这一画面,传达出即便相隔千里,依然能相互看见对方的意境。这不仅是对现实距离的一种超越,也是对爱情坚贞不渝的象征。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和深情的抒情,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人生旅途的孤独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