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斋一则话,传自南轩翁。
于湖金玉之,诸老归下风。
不使掌帝制,嗟哉吾道穷。
遗像今伟然,吾敬司封公。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题吴氏四贤堂》。诗中描述了吴氏家族的四位贤人,赞扬了他们的才华和德行。下面逐句释义并附上赏析:

一、首联:敬斋一则话

注释:

  • “敬斋一则”可能指的是某个与敬斋有关的典故或故事。
  • “传自南轩翁”中的“南轩”,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者是某种特定的称号(如“南轩先生”)。
  • “传自”表示这些故事或事迹是通过某种渠道传承下来的。

二、颔联:于湖金玉之,诸老归下风

注释:

  • “于湖”可能是指位于浙江湖州的于潜县(旧属湖州府),这里指代吴氏族人在文学、政治等方面的成就。
  • “金玉之”形容他们如同珍贵无比的金玉般璀璨。
  • “诸老归下风”意味着这些先贤的成就足以让后来的人望尘莫及,他们的影响深远。

三、颈联:不使掌帝制,嗟哉吾道穷

注释:

  • “不使掌帝制”中的“掌帝制”指的是掌握帝王的政权。
  • “嗟哉吾道穷”表达了对当时政治状况的感叹。
  • 这里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政治局势的担忧和不满。

四、尾联:遗像今伟然,吾敬司封公

注释:

  • “遗像”可能指的是吴氏族人在世时的画像。
  • “今伟然”表示这些画像至今仍然栩栩如生,充满生动性。
  • “吾敬司封公”中的“司封”可能是指主管封爵事务的官员。
  • “吾敬”表明诗人对这些画像的敬仰之情。
  • “司封公”则可能是对这些画像所代表的人物的一种尊称,表示诗人对他们的尊敬和怀念。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吴氏家族四位贤人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古代文人雅士的推崇和怀念之情。通过对“于湖金玉之,诸老归下风”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吴氏家族在文学和政治上成就的赞赏;而“不使掌帝制,嗟哉吾道穷”则反映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担忧。尾联中“遗像今伟然,吾敬司封公”,则通过描绘吴氏家族画像的生动性,展现了诗人对古人的敬仰之情。整首诗语言朴实却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又体现了诗人自身的思想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