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夫化黄熊,神母化白石。
婴儿剖还父,涕泣何暇恤。
尔来三千岁,往事谁复识。
惟有少姨存,相望居二室。

熙宁壬子八月于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嵩少之间至许昌共得大小诗二十六首登嵩山十首

神夫化黄熊,神母化白石。

婴儿剖还父,涕泣何暇恤。

尔来三千岁,往事谁复识。

惟有少姨存,相望居二室。

注释:

  1. 熙宁壬子:指宋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八月:在洛阳的妙觉寺考试科举考生和返回的路上经过嵩、少(嵩山和少室山)之间的时候,一共写下了二十六首诗。2. 黄熊:神话传说中的神兽。3. 白石:指女娲补天时用的五彩石。4. 剖还父:指女娲补天失败后用五彩石把父亲(指伏羲)的身体分裂成五片。5. 涕泣何暇恤:哭丧父母的人哪有时间去顾及其他的呢?6. 尔来:从你出现到现在。7. 三千岁:形容很长时间。8. 少姨:指女娲的母亲,也就是伏羲的妻子。9. 相望居二室:指女娲与她母亲(伏羲的妻子)住在两间房子里。赏析:这首诗是苏轼在熙宁年间在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以及返回路上经过嵩、少之间,写下来的诗歌。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抒发自己的情感。其中,“神夫化黄熊,神母化白石”两句,描绘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婴儿剖还父,涕泣何暇恤”表达了诗人对父母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失去亲人的痛苦和悲伤。“尔来三千岁,往事谁复识”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沧桑和世事的感慨。最后两句“惟有少姨存,相望居二室”,则是诗人对逝去的母亲(伏羲的妻子)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