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兄东南游,我亦梦中去。
径山闻已熟,往意穿云雾。
梦经山前溪,足冷忽先渡。
举头云峰合,到寺霜日莫。
香厨馔岩蔌,野径踏藤屦。
平生共游处,骞足蹑高步。
崎岖每生胝,眩晃屡回顾。
何年弃微官,携手众山路。

《次韵子瞻再游径山》是宋代诗人苏辙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故乡和友情的珍视。下面将按照要求对原诗逐句进行注释:

诗句“我兄东南游,我亦梦中去”表达了兄弟两人共同的旅行经历。这里的“东南游”指的是苏辙在东南地区的旅行,而“我亦梦中去”则暗示了作者虽然身处梦中,但心灵上却仿佛与兄长同行,这种梦境中的相伴,增添了一种超越现实的亲密感。

紧接着,“径山闻已熟,往意穿云雾”描绘了两人对径山的熟悉程度以及攀登山峰时的心情。径山作为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其风景早已成为他们共同记忆中的一部分。而“穿云雾”则形象地表现了攀登过程中云雾缭绕的景象,象征着他们在旅途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梦经山前溪,足冷忽先渡”进一步展开了梦境中的情景。这句诗描述了他们梦中行走在山间溪流旁,感受到了寒冷的气息,并在不经意间先行过河。这不仅体现了梦境的奇幻色彩,也反映了兄弟二人在现实中也可能面临的情况。

“举头云峰合,到寺霜日莫”则是对现实景象的直接描写。他们抬头看到云层汇聚,天色渐暗,仿佛到了一个高僧常住的地方。这里的“霜日莫”暗示了时间已经晚,可能是傍晚时分。

最后两句“香厨馔岩蔌,野径踏藤屦”则转向了实际的生活场景。他们可能在寺庙中享用晚餐,品尝山中的野味,穿着藤制鞋子在小路上漫步。这些细节描写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们生活的简朴和自然之美。

这首诗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记叙,更是兄弟之间深厚情感的流露。通过对梦境和现实的交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捕捉,苏辙成功地传达了一种对家乡、对友情深切而又复杂的情感。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让人深刻体会到兄弟情深这一主题的深远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