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无不全,人事每自伤。
譬如摩尼珠,宛转有馀光。
藻饰不能加,尘垢岂有亡。
世人未尝识,姑射手自将。
我公体自然,率性非勉强。
驰驱四十年,不入忧患场。
晚岁事蒙养,敛退就此堂。
小儒岂知道,宿昔窥门墙。
申屠师无人,无足亦自忘。
如逢郑执政,一笑先生傍。

【解析】

题张安道乐全堂:张安道的乐全堂。乐全,《论语》“乐者乐也”后一句。《论语•雍也》:“子在齐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大也。”后因以“乐全”谓乐道。张安道,即张耒(lěi),字文潜,号柯山,北宋官员、诗人,与刘克庄、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是豪放词派重要作家。

第一句:“天命无不全。”天命,指天意,上天的意思。天命无不全,上天对任何人都公平地给予一切。

第二句话:“人事每自伤。”人事,人世间的事情。每一件事都让人伤心难过。

第三句:“譬如摩尼珠,宛转有馀光。”“摩尼珠”,摩尼珠是佛教中所说的一种光明照耀的宝珠,佛教认为摩尼宝珠能够消除世间的一切烦恼和痛苦。“宛转有馀光”,意思是摩尼珠转动时发出的光芒,虽然微弱却仍然能照耀四方。比喻即使是微小的事情也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第四句:“藻饰不能加,尘垢岂有亡。”藻饰,修饰。藻饰不能加,即使再华丽的装饰也无法增加它的价值和意义。尘垢,尘埃污垢。尘垢岂有亡,即使再肮脏的东西也不会失去它的本色。

第五句:“世人未尝识,姑射手自将。”世人没有认识到它的价值和意义,所以把它当作普通的物品一样使用。姑射神人传说中居住在姑射山的神人,他们修炼到极高的境界,容貌美丽而不被凡人所知,就像这摩尼珠一样被世人轻视而未被重视。

第六句:“我公体自然,率性非勉强。”我公,您。体自然,遵循自然规律。率性非勉强,遵循自己本性而不是强求。

第七句:“驰驱四十年,不入忧患场。”奔驰驰骋了四十年,却没有进入任何忧愁和危险的境地。

第八句:“晚岁事蒙养,敛退就此堂。”“晚岁”,晚年。“事蒙养”,从事养育之事。“敛退”,退隐。就此堂,在这里建起这座乐全堂。

第九句:“小儒岂知道,宿昔窥门墙。”小儒,年轻的学者。“窥门墙”,窥视家门。“宿昔”,从前。“知”,了解。

第十句:“申屠师无人,无足亦自忘。”申屠,复姓,春秋时期有申屠狄、申屠辰两位贤臣。师,老师。“无足亦自忘”,没有脚也会忘记自己的存在。

第十一句:“如逢郑执政,一笑先生傍。”如逢郑执政,遇见郑执政(郑清之)。一笑先生傍,在先生的身边笑。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作者通过咏物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和理想追求。

首句点出“乐全堂”的主旨,言天命无不全,人当效法自然,不可强求。次句写人生难免有伤悲之事,但不必过于忧伤。三至九句借摩尼珠喻人生,赞美其光芒虽微却永不磨灭,强调人生虽有得失荣辱,但应保持本心。最后两句写作者退居乐全堂的生活,表达了他淡泊名利、修身养性的志向。全诗借物抒情,寄寓着作者的人生感慨和理想追求。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抒怀诗。作者通过咏物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和理想追求。全诗借物抒情,寄寓着作者的人生感慨和理想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