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九日近,菊酒皆可得。
永愧陶翁饥,虽饥心不惑。
怀忠受正命,赋命本通塞。
斯人今苟在,可与同事国。
惜哉委荆榛,忍饥长默默。

诗句解释

  1. 清秋九日近:清秋季节,九日(即重阳节)即将到来。
  2. 菊酒皆可得:在这个时节,菊花盛开,人们可以很容易地找到菊花酒。
  3. 永愧陶翁饥:永远无法达到陶渊明那种“饥来吃饭,渴来喝水”的简朴生活状态。
  4. 虽饥心不惑:虽然饥饿,但内心不为外界所动,保持清醒和坚定。
  5. 怀忠受正命:心中充满忠诚,接受天命赋予的责任。
  6. 赋命本通塞:命运注定要通达或闭塞,这里强调的是命运的不可抗力。
  7. 斯人今苟在:这样的人现在还活着。
  8. 可与同事国:他可以与我共同致力于国家的治理。
  9. 惜哉委荆榛:可惜的是他只能委身于荒草之中。
  10. 忍饥长默默:忍受饥饿,默默无闻地生活。

译文
清秋九月接近,菊花酒随处可见。
我永远无法达到陶渊明那样“饥来吃饭,渴来喝水”的朴素生活状态。
虽然饥饿,但我的内心不会迷失,保持坚定。
我心中充满忠诚,接受天命赋予的责任。
命运注定要通达或闭塞,这里强调的是命运的不可抗力。
这样的人现在还活着,我愿与他共同为国尽责。
可惜的是他只能委身于荒草之中,忍受饥饿,默默无闻。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的方式,表达了对人生态度和社会责任的思考。首先,诗人赞美了秋天的到来和菊花的盛开,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来临。然而,接下来的诗句转向个人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简单、朴素生活的向往。诗人认为自己永远无法达到陶渊明那样的生活状态,这反映了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坚韧和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即使身处困境也要保持清醒和坚定。这种心态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自我修养的重视。

最后两句,诗人提到了与一个有志之士共同为国家贡献力量的愿望,表达了他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承担。这种责任感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怀和贡献精神。

这首诗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个人情感的抒发,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社会责任的认知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期待。同时,它也展示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和乐观,以及他在社会活动中的积极参与和奉献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