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友二三子,兼有仕未仕。
青松出林秀,岂独私与己。
敛然不求人,而我自罍耻。
临风忽长鸣,谁信日千里。
江行视渔父,但自正纲纪。
持纲起万目,鲂鳟皆可止。
老成日就衰,所馀殆难恃。
我友二三子,兼有仕未仕。
青松出林秀,岂独私与己。
敛然不求人,而我自罍耻。
临风忽长鸣,谁信日千里。
江行视渔父,但自正纲纪。
持纲起万目,鲂鳟皆可止。
老成日就衰,所馀殆难恃。
【注释】我:指苏轼自己。朋:朋友。二三子:指志同道合的朋友。兼有:同时。仕:做官。青松:比喻品德高尚之人。出:露出。林:树林。秀:美好出众。岂:难道。独:独自。与:给予。己:自己。敛然:形容态度严肃、庄重的样子。不:不是。求:索求。我:指作者自己。自:自我反省。罍:盛酒的器皿。耻:羞愧。忽然:突然。长鸣:大声叫唤。谁信:谁能相信。日千里:形容距离远。江行:在江河上行走。视:看望。渔父:捕鱼的老人。但:只是。正:治理。纲纪:法纪。持:拿着。万目:众目睽睽之下。鲂鳟:指鱼。止:制止。老成日就衰:年岁渐长的老者,一天天衰老了。所馀:剩下的。殆:恐怕。凭:依靠。
【赏析】这是一首和诗,是苏轼写给好友陈师道的作品,通过赞美友人陈师道的高尚品德,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首联“我友二三子,兼有仕未仕。”诗人首先向朋友陈师道表达了自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他们不仅是挚友,而且都有着各自的志趣和追求。诗人在这里强调了自己的身份——一个有才华、有学识、有修养的人。他深知朋友对自己的帮助和支持,所以才会如此谦虚和感激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颔联开始进入主体部分,以青松出林秀为比,赞颂了陈师道的高尚品德。青松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它不仅在自然中展现着美丽,更在风雨中屹立不倒。诗人将这种精神赋予了陈师道,表明了他对自己朋友的赞赏和敬仰。
颈联“敛然不求人,而我自罍耻。”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自己与朋友陈师道之间的交往方式。他们虽然都是文人墨客,但在生活上却有着不同的选择——一些人追求名利,一些人则注重品德修养。而陈师道选择了后者,他从不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而是注重内心的修炼和提升。这种态度让诗人感到非常敬佩,也让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无间。
尾联“临风忽长鸣,谁信日千里。”诗人用“临风”来描绘陈师道的品质。他面对困境时,总能保持冷静和理智,不慌不忙地应对一切挑战。这种品质让他如同一只展翅高飞的鸟儿,不受任何束缚和限制。而他的声音却能穿透云霄,传递到千里之外,让人不禁感叹他的智慧和才能。
尾韵“江行视渔父,但自正纲纪。”诗人再次回到主题上,通过观察渔民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渔民们虽然生活在江河之上,但他们却能严格遵守法纪和规矩,不为私利而动容。这种行为让诗人感到钦佩和向往,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做一个正直、有道德的人。
整首诗通过对陈师道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他用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让人们感受到他对朋友的真挚情感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这首诗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