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客例幽忧,多年不洗沐。
予发栉无垢,身垢要须浴。
颠隮本天运,愤恨当谁复。
茅檐容病躯,稻饭饱枵腹。
形骸但癯瘁,气血尚丰足。
微阳阅九地,浮彩见双目。
枯槁如束薪,坚致比温玉。
长斋虽云净,阅月聊一沃。
石泉浣巾帨,土釜煮桃竹。
南窗日未移,困卧久弥熟。
华严有馀帙,默坐心自读。
诸尘忽消尽,法界了无瞩。
恍如仰山翁,欲就沩叟卜。
犹恐堕声闻,大愿勤自督。

逐客例幽忧,多年不洗沐。

这首诗的首句“浴罢”可以理解为诗人在结束了一天的忙碌之后,终于有机会好好地洗个澡,放松一下自己。然而,尽管诗人已经沐浴完毕,但内心却依然充满了忧愁和不安,这就是所谓的“逐客”。这里的“逐客”并不是指被驱逐出境的意思,而是指那些无法融入社会、无法找到归属感的人们。他们虽然身处繁华的城市,却如同被逐之客一样,感到孤独无助。

予发栉无垢,身垢要须浴。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清洁的重视。他不仅注重外在形象的整洁,更注重内在的修养。诗人认为,只有当自己的身心都达到一定的洁净程度,才能真正地享受生活,才能更好地面对外界的压力和诱惑。这也是诗人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

颠隮本天运,愤恨当谁复。
这里的“颠隮”可以理解为颠簸、动荡,也可以理解为颠倒、混乱。诗人在这里表达的是对于现实社会中的种种乱象深感痛心疾首,对于这些乱象的源头——权力的滥用和社会的不公,深感愤慨。然而,他也意识到,这种愤怒是无法改变现实的,只能默默忍受,期待有一天能够有所作为。

茅檐容病躯,稻饭饱枵腹。
这句话描绘了诗人简陋的生活环境。他住在一间茅草屋檐下,每天只能吃着糙米充饥。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他并没有任何怨言,反而觉得这也是一种难得的清净和宁静。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他能更好地远离尘世的喧嚣,专注于内心的修行和创作。

形骸但癯瘁,气血尚丰足。
这句话描述了诗人的身体状态。虽然他的身体已经疲惫不堪,但精神上却是充沛的。因为他深知,身体是心灵的载体,只有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才能更好地进行心灵的修炼和创作。

微阳阅九地,浮彩见双目。
这里的“微阳”可以理解为微弱的阳光,也可以理解为微小的光芒。诗人在这里表达的是对于自然的感悟和敬畏。他认为大自然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能发现它的存在。同样,诗人也认为人的美也是与生俱来的,只要我们保持内心的纯洁和善良,就能展现出最美的风采。

枯槁如束薪,坚致比温玉。
这句话用比喻的方式赞美了自然和人的美丽。诗人将干枯的树枝比作捆扎好的柴火,将坚硬的玉石比作温润的石头。他认为,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世间,都有着各种各样的美丽和魅力。只要我们用心去欣赏和感悟,就会发现它们的美好和价值。

长斋虽云净,阅月聊一沃。
这里的“长斋”可以理解为长期素食或修行。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认为,只有在远离世俗纷扰的环境中,才能更好地净化心灵,提升境界。因此,他宁愿过着长斋的生活,也不愿意沉溺于世俗的欲望之中。

石泉浣巾帨,土釜煮桃竹。
这句话描绘了诗人的生活场景。他用石头做成的泉水来洗涤自己的衣物和毛巾,用土制的锅来煮制美味的桃子和竹子。这样的生活虽然简单朴素,但却充满了诗意和情趣。

南窗日未移,困卧久弥熟。
这句话描绘了诗人慵懒舒适的睡姿。他躺在窗户边的床上,一动不动地休息着。由于长时间的睡眠,他的皮肤变得越发白皙细腻。这样的生活虽然平淡无奇,但却让人感到无比惬意和满足。

华严有馀帙,默坐心自读。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虽然身处繁忙的社会之中,但内心却保持着一份宁静和淡泊。他通过阅读《华严经》等经典著作来修身养性,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这样的生活虽然单调乏味,但却充满了意义和价值。

诸尘忽消尽,法界了无瞩。
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对于世界的超然态度。他不再被世俗的纷扰所困扰,也不再被功利的追求所束缚。他明白,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并不取决于物质的拥有和地位的高低,而是取决于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恍如仰山翁,欲就沩叟卜。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归宿的思考。他渴望像仰山翁一样过一种隐居的生活,远离尘世的纷扰和喧嚣;同时他也希望自己能够像沩叟一样,寻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修行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样的生活虽然充满挑战和未知,但却让他感到无比兴奋和期待。

犹恐堕声闻,大愿勤自督。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担忧和决心。他担心自己无法真正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但他也知道,只有不断地努力和奋斗,才能不断接近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因此,他下定决心要勤勉自省,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