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咄书空中有怪,内热搜膏发痈疥。
羹藜饭芋如固然,饱食安眠真一快。
午鸡鸣屋呼不起,欠伸吉贝重衾里。
此身南北付天工,竹杖芒鞋即行李。
夜长却对一灯明,上池溢流微有声。
幻中非幻人不见,本来日月无阴晴。
次韵子瞻独觉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为北宋文坛巨擘之一。其诗作《次韵子瞻独觉》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透露出一种超脱俗世的闲适与自在。以下将逐句解读此诗:
咄咄书空中有怪,内热搜膏发痈疥。
羹藜饭芋如固然,饱食安眠真一快。
午鸡鸣屋呼不起,欠伸吉贝重衾里。
此身南北付天工,竹杖芒鞋即行李。
夜长却对一灯明,上池溢流微有声。
幻中非幻人不见,本来日月无阴晴。
- 咄咄书空中有怪:
- 咄咄书空:形容读书时全神贯注于书本之中,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 书空中有怪:指书籍中隐藏着某种奇特或不寻常的内容。
- 内热搜膏发痈疥:
- 内热:身体内部因情绪或环境引起的发热。
- 膏发痈疥:用来形容因长时间阅读导致的视力问题,如眼疼、视力下降等。这里比喻为书籍引发的身体不适。
- 整体理解: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书籍的热爱与依赖,同时也反映了长时间阅读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 羹藜饭芋如固然:
- 羹藜饭芋:字面意思是吃着粗劣的食物(羹和藜),过着朴素的生活。
- 如固然:意为自然而然,符合实际情况。
- 整体理解:诗人在这里强调了简朴生活的美好以及与物质享受无关的内在满足。
- 饱食安眠真一快:
- 饱食: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
- 安眠:睡得安稳,没有烦恼。
- 真一快:非常快乐,没有任何烦恼。
- 整体理解:通过描述一个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表达对简单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 午鸡鸣屋呼不起:
- 午鸡鸣:中午时分的鸡叫声。
- 呼不起:形容因疲倦或困顿而无法起床回应。
- 整体理解:诗人在此处描绘了一种因疲惫而无法起床的状态,可能是对日常生活琐碎事务的一种感慨。
- 欠伸吉贝重衾里:
- 欠伸:因疲倦或不适而难以伸展身体。
- 吉贝:一种古代织物,常用于制作被子。
- 重衾里:在温暖的被窝中。
- 整体理解:通过描述一个人因疲倦而无法动弹,只能在床上躺着的情景,反映了生活的不易和对舒适生活的渴望。
- 此身南北付天工:
- 此身:指自己。
- **南北”:这里指方向或地位的高低变化。
- 付天工:任由自然的力量决定。
- 整体理解: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的命运如同自然界一样不可捉摸,一切都在自然法则的掌控之下。
- 竹杖芒鞋即行李:
- 竹杖芒鞋:指用竹子做杖,用草编制的鞋子。
- 即行李:就是行囊,旅途中的必需品。
- 整体理解:诗人认为旅行所需的基本装备——竹杖和草鞋,本身就是旅行的一部分,强调了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 夜长却对一灯明:
- 夜长:夜晚漫长。
- 一灯明:点着一盏灯。
- 整体理解:诗人在漫长的夜晚仍然坚持点亮一盏灯,表达了坚持与希望的精神。
- 上池溢流微有声:
- 上池:可能指的是山间清泉或者池塘。
- 溢流微有声:水流溢出并发出轻微的声音。
- 整体理解: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述,传达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 幻中非幻人不见:
- 幻中非幻:虚幻世界中的虚幻,不是真实的存在。
- 人不见:指在幻想中看不到真实的人。
- 整体理解:通过这种表述,诗人可能在暗示现实世界中的复杂与虚伪,以及追求内心真实的重要性。
- 本来日月无阴晴:
- 本来:原本的样子。
- 日月无阴晴:月亮和太阳不会因为天气的变化而改变形状。
- 整体理解:诗人以月亮和太阳的自然现象来比喻真理和事实的恒定不变,反对因外界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对事物的看法。
结合诗意分析,《次韵子瞻独觉》不仅是对苏辙个人生活和思想的深刻体现,也是对宋代文人生活哲学的一种反映。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对人生苦乐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顺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