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过嵩麓,云移见诸峰。
重游未有日,想像曀霾中。
【赏析】
此诗是作者于明弘治十二年(1499)重游嵩山时所作,共十二首,这是其中第一首。前两句是说:昔日我到过嵩山的麓,云彩移动便看见诸峰。“重游”二字,表明诗人此时对嵩山的怀念之情。“想象”,即“想像”。意思是说,自从离开嵩山后,就再也没能再来过了,因此只能在想象中见到嵩山的云雾缭绕。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嵩山的无限深情。
第三、四句是写自己重游的感受:重游嵩山,却看不到日出的景象,只能想象它像阴天一样朦胧不清。这两句是全篇的核心内容,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在这首诗里,诗人用拟人手法,把云彩比作人,说它们“见诸峰”,好像能看人一样,这就使自然景象富有了人的情思,而显得更加动人;同时,又通过“云移”来表现时间的流逝,暗示着国家形势的变化,从而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虑。
全诗语言朴实无华,风格沉郁顿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