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事已谢客,养性不看书。
书中多感遇,掩卷辄长吁。
【注释】
遗老斋:杜甫的草堂。
谢客:辞绝宾客。
养性:修养性情。不看书:《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里用其意,指读书。
【赏析】
这是一首写诗人退居故园后心境的诗。诗人避世隐居之后,过着闲逸的生活。他谢绝世俗,闭门谢客,与外界断绝往来;他修养性情,不问世事,读书不多,更不愿为官。然而,尽管他已退隐,但他的内心仍然不能平静。他常常掩卷长吁,感叹自己的命运多舛。
首联:“避事已谢客,养性不看书”,意思是说,我已经谢绝了宾客,修养性情,不再读书。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生活的淡泊。
颔联:“书中多感遇,掩卷辄长吁”,意思是说,虽然我不读书,但书中的内容却让我产生了许多感概。每当我读到一些关于人生、命运或社会问题的文章时,我就会掩卷叹息。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尾联:“避世无非道,养神岂在山”,意思是说,我避世无非遵循道德规范,修炼精神难道只在深山之中吗?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认同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他认为,只要遵循道德规范,就可以实现心灵的宁静和自由。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命运和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同时也体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哲学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