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花南堂南,堂毁花亦瘁。
理畦西轩西,花好未忍弃。
殷勤拔陈草,秋雨流入地。
移根傅生土,指日春风至。
花来本陈洛,盈尺不为异。
力求千叶枝,更与一溉水。
人功诚已尽,天巧行可致。
我老百不为,爱此养花智。
【注释】
①南堂:南朝梁武帝萧衍在建康(今南京)所筑的别墅,有“花木成林”之誉。
②西轩:指西面的厅堂。《晋书·王羲之传》说:“羲之尝畜妓数房……每至酒适酣,辄命伎人奏女乐。因事兴起,以头簪画地,而书其上。既醉而起,笔砚齐废。”此句言种花南堂,即用此事。轩:厅堂、屋子。
③陈洛:指洛阳。洛阳是花木荟萃之地,故称。
④一溉水:一瓢水。意谓对花的灌溉。
⑤天巧:天然巧妙。
⑥我老:指诗人年岁已高。百不为:一百个也不做,即百事不兴。语本《庄子·逍遥游》:“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⑦养花智:养花的窍门。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全诗共五章,每章四句,内容紧密联系,层层深入。
第一首,从移花南堂写起。“种花南堂南,堂毁花亦瘁。”诗人把“种花”,比作“筑室”,南堂就是“室”。这一句,点出“种花”这一行为,又表明了南堂之所以能“花木成林”的原因;同时,也暗示出了南堂被毁,则“花亦瘁”的结局。“理畦西轩西,花好未忍弃。”第二句紧承前文,点明“种花”地点是“西轩”。“理畦”就是修整园畦,即修整花坛。这一句,点出“种花”地点和方式,又表明了“花好”的原因;同时,也暗示出“花好”而“未忍弃”的结局。
第三首,从拔草护花写起。“殷勤拔陈草,秋雨流入地。”“拔草”,是保护花木的必需行动,“秋雨”是指秋雨连绵不断,给拔草带来困难。这句,点出“拔草”动作和原因,又暗示了拔草艰难的结局。
第四首,从移花傅土写起。“移根傅生土,指日春风至。”“移根”,是移植花木根部;“傅土”,是培上新土。这句,点出“移花”动作和原因;又暗示了春天来临,花木复苏的结局。
第五首,从“求千叶枝”,“更与一溉水”写起。最后三句,说明“人功诚已尽”,但还须“天巧行可致”;自己已老,不能多干,还是“爱此养花智”。
此诗表现了诗人对花木的感情,抒发了诗人热爱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是诗人自谦自抑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