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闻左师言,少子古所喜。
二儿从两父,服辱了百事。
佳子何关人,自怪馀此意。
看书时独笑,屡与古人值。
他年会六子,道眼谁最驶。
衣钵傥可传,田园不须置。

【注释】:

尝闻左师言,少子古所喜。

二儿从两父,服辱了百事。

佳子何关人,自怪馀此意。

看书时独笑,屡与古人值。

他年会六子,道眼谁最驶。

衣钵傥可传,田园不须置。

【赏析】:

这是一首杂诗。诗人以自己的儿子和陶渊明的儿子相提并论,并以此表示对陶渊明的推崇,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家庭琐事、世俗名利的厌倦之情。

“尝闻左师言,少子古所喜。” 左师,即左丘明,春秋时期的鲁国史官,相传曾著有《左传》一书。这里诗人说自己曾听到过左丘明说过:“少子古是我所喜爱的。” 古,即子瞻,苏轼之长子。少子古所喜,说明诗人认为他的长子子瞻是值得喜爱的人。

“二儿从两父,服辱了百事。” 这里指的是苏轼的两个儿子苏迈和苏迨(dài)。他们从小跟随父亲,承担了父亲的许多责任。服辱了百事,说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承担了许多家务劳动和其他责任。

“佳子何关人,自怪馀此意。” 佳子,指苏轼的次子苏辙(suì)。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次子的赞赏之情。他奇怪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可能是因为他和陶渊明一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所成就。

“看书时独笑,屡与古人值。” 这句话表明了诗人对于自己儿子的看法。他认为他的小儿子子由(苏轼之次子)很聪明,能够独立思考,喜欢读书。他经常独自笑出声来,这是因为他在阅读书籍的时候能够遇到很多有趣的内容,与古人相得益彰。

“他年会六子,道眼谁最驶。”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儿子们的期望。他认为他的六个孩子中,只有子由的才华最为出众,能够在各个领域取得杰出的成就。道眼,是指洞察力、眼光等。这里的“道”可以理解为道理、方法等。驶,可以解释为快速、敏捷等。因此,这里的“道眼谁最驶”可以理解为“谁能最快地领悟道理”。

“衣钵傥可传,田园不须置。” 衣钵,是指佛教僧侣用来装食物和水的木碗,后来也用来比喻传授技艺或学问。这里指的是诗人想要将衣钵传给子由,希望他能够继承自己的衣钵。田园,是指农田和花园等。这里的意思是说,诗人并不需要为自己和家人建造田园别墅,因为他知道他们的子孙后代会继承这些财富和地位。

这首诗通过对比诗人和陶渊明的孩子们,表达了他对孩子们的喜爱和期望。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作为父亲的责任和担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