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忧如蛰虫,雷雨惊奋豫。
无根不萌动,有翼皆鶱翥。
嗟我独枯槁,无来孰为去。
念兄当北迁,海阔煎百虑。
往来七年间,信矣梦幻如。
从今便筑室,占籍无所住。
四方无不可,莫住生灭处。
纵浪大化中,何喜复何惧。
【注释】
子瞻:苏轼的字。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以隐逸生活著称。
蛰虫:冬眠的昆虫。
奋豫:奋发。
鶱翥(zhù jué):高飞。
嗟:叹息。
枯槁:干枯。
孰:谁。
北迁:北方迁移。
百虑:许多忧虑。
信:确实。
梦幻如:像梦境一样虚幻。
筑室:建造房屋。
占籍:在户籍簿上登记。
生灭处:生生死死的地方。佛教语。
纵浪:放任自流。
大化:宇宙万物,泛指世界。
【赏析】
这是一首杂诗,和苏轼的《和陶诗》一样,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感慨,表现了他对生死、荣辱的豁达态度。
第一句,“幽忧如蛰虫”,意思是说,内心的忧愁犹如冬眠中的昆虫,一旦触动就会苏醒。比喻人内心深处的愁怨难以抑制,正如蛰伏的昆虫在听到雷声后会惊起一般。
第二句,“无根不萌动”,意思是说,没有根基的人就无法萌发任何生机,就像蛰虫被惊醒后无法再次入睡一样。这一句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忧郁是无法消除的,只有通过自我调整才能缓解这种情绪。
第三句,“有翼皆鶱翥”,意思是说,那些拥有翅膀的人可以飞向高处,而那些没有翅膀的人只能四处奔波。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比,暗示了自己与那些能够自由飞翔的人之间的差距,同时也表达了对于自由和解脱的渴望。
第四句,“嗟我独枯槁,无来孰为去”,意思是说,感叹自己孤独地面对人生的枯槁,没有人来陪伴或者离开。这句进一步表达了孤独和无助的感觉,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和接受。
第五至第八句,表达了作者对兄长北上迁徙的担忧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第九句,“念兄当北迁”,意思是说,在思念兄长即将北上迁移之际。这句表达了作者对兄长的关心和牵挂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受。
第十句,“海阔煎百虑”,意思是说,大海辽阔,令人感到焦虑和不安。这句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忧虑和不安感,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未来的不确定和担忧。
第十一至十四句,表达作者对未来生活的态度和期望。
第十二句,“往来七年间”,意思是说,在这段七年的时间里,经历了无数的变迁和变化。这句表达了作者对时间的感慨和对过去的回忆。
第十三句,“信矣梦幻如”,意思是说,确实如此,如同梦幻一般虚幻。这句话表明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困惑,也体现了他对人生无常的认知和感悟。
第十四句,“从今便筑室,占籍无所住”,意思是说,从此以后便要建立自己的居所,不再漂泊不定。这表达了作者对于安定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他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感。
第十五句,“四方无不可”,意思是说,无论身处何处都没有什么不可以的。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包容和豁达心态,也体现了他对生活无限可能的理解。
第十六句,“莫住生灭处”,意思是说,不要住在生灭之处。这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无常的认识和理解,也反映了他对人生价值的反思和追求。
第十七句,“纵浪大化中”,意思是说,只要能够顺应自然变化,就不会有什么可喜或恐惧的。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积极追求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译文】
内心的忧愁如同蛰伏的昆虫,一旦触动就会苏醒。没有人能摆脱这种困扰,就像蛰虫被惊醒后无法再次入睡一样。只有通过自我调整才能缓解这种情绪。那些拥有翅膀的人可以飞向高处,而那些没有翅膀的人只能四处奔波。感叹自己孤独地面对人生的枯槁,无人来陪伴也没有人离弃。在思念兄长即将北上迁移之际,大海辽阔让人感到焦虑不安。在这段七年的时间里,经历了无数的变迁和变化。确实如此,如同梦幻一般虚幻。从此便要建立自己的居所,不再漂泊不定。无论身处何处都没有什么不可以。不要住在生灭之处。只要能够顺应自然变化,就不会有什么可喜或恐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