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餐深觉愧涟漪,后稷勾龙实吏师。
平土至今犹有赖,配天在昔盖多仪。
操豚底用勤巫祝,饷黍行看媚妇儿。
海内和平颂声作,登歌还有载芟诗。
春社礼仪完成,借用寺簿释奠诗韵呈献给各位同官。
我平素没有俸禄却常常感到惭愧,后稷、勾龙都是真正的官吏;
平地尚且依靠他们,天帝在昔时有许多礼制仪范。
宰杀猪羊是为了勤于巫祝,馈赠黍食是看那妇儿们媚态娇羞。
海内安宁颂声四起,登歌中还有《载芟》这首诗。
素餐深觉愧涟漪,后稷勾龙实吏师。
平土至今犹有赖,配天在昔盖多仪。
操豚底用勤巫祝,饷黍行看媚妇儿。
海内和平颂声作,登歌还有载芟诗。
春社礼仪完成,借用寺簿释奠诗韵呈献给各位同官。
我平素没有俸禄却常常感到惭愧,后稷、勾龙都是真正的官吏;
平地尚且依靠他们,天帝在昔时有许多礼制仪范。
宰杀猪羊是为了勤于巫祝,馈赠黍食是看那妇儿们媚态娇羞。
海内安宁颂声四起,登歌中还有《载芟》这首诗。
这首诗是一首劝农诗,诗人通过描述农田耕作的过程,表达了对农民的关爱和鼓励。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耕既不深,难行根脉。 - 耕耘不深入,难以到达根部。 - 这反映了农民在耕种时需要掌握正确的技巧和方法,以便更好地照顾作物的根和茎。 2. 耘既不勤,众草之宅。 - 如果不经常除草,那么杂草就会成为庄稼的家。 - 这说明农民需要定期进行除草工作,以维护田地的整洁和作物的生长。
酬寺簿劝农追和渊明见贻 江汉之会,中具五民。 见异而迁,乃丧厥真。 相彼樊山,我行所因。 有闲其壤,问彼居人。 方时清明,家自为稷。 其薮其浸,其动其植。 孰为使民,有田不穑。 亦惟蒲鱼,恃此鲜食。 岁运周回,景躔西陆。 帝籍重开,天颜逾穆。 耕事将起,毋荒游逐。 凡我农官,戒民宜宿。 戒民伊何,美成在久。 譬彼射侯,则求其耦。 驱率慵堕,转缘南亩。 数耘疾收,在而心手。 农亦有书,匪藏金匮。
【注释】 鄂州:今湖北鄂州。 四民:指士、农、工、商四种职业的人。 各分一职:分别承担着不同的社会分工。 日出作,日入息:比喻农民的辛苦劳作。 用天分地:利用天地的资源来养活自己。 菖叶初生:指菖蒲刚刚发芽。 务限既入:务农的时间到了。 禾当播种:指稻谷应当进行播种。 高田大豆:在高地上种植大豆。 榆荚为候:以榆荚作为预测天气的指标。 三月区处:三月开始整理土地。 油麻穄黍:播种油麻和穄黍。
【注释】: 渐入士类,光庇宗族。 渐:渐渐 士类:读书人 光庇:庇护 宗族:家族 岁时礼节,亲邻往复。 岁序更替,礼仪往来 孙曾济济,所谓受福。 子孙众多,生活幸福。 古有茅容,鸡供母馔。 古人有茅容,以鸡为食供奉母亲。 自将野菜,与客同饭。 自己带一些野菜和客人一起吃饭。 张氏九世,同居相爱。 张姓人家的九代人,相互爱护、和睦相处。 官家亲问,写忍以对。 官府来慰问时,以忍耐的态度回答。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陈郎中赴阙,诗人有感而作,以抒发自己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首句“浙水带天邑”,写新安在钱塘江边,钱塘江又东流经浙江,所以用浙水带天邑来写新安,是说新安靠近浙江,是浙江的门户。 第二联“言从发源处,直到行阙前”,是说陈郎中像江河一样,发源于此,流到京城。“言”字暗含了作者的祝愿之意。 第三联“使君仪曹郎,省闱早周旋”,是说陈郎中仪表不凡,学问渊博,在省考试中一定能够名列前茅
诗句与译文对照 1. 首句 > 峨峨郁孤台,下有十万家。 > 注释:郁孤台高耸入云,下面覆盖着十数万户人家。 2. 第二句 > 喧呼隘城阙,恋此明使车。 > 注释:人群的喧哗声堵塞了城阙,大家留恋着这明亮而尊贵的马车。 3. 第三句 > 忆公初来时,狂狡啸以哗。 > 注释:我想起您刚来到这里时,那些猖獗的坏人开始咆哮并制造混乱。 4. 第四句 > 主将失节度,玉音为咨嗟。 > 注释
酬任察推惠石耳之作 班嗣不借书,刘棻真好事。 惭君辍汉简,畀我充口耳。 胡为有牵联,苍石乃遭刵。 平生任公子,百犗供钓饵。 坐令天壤间,厌此江海味。 君今效清癯,我更觉软美。 挟书拟从游,梦到沙头市。 注释:班嗣(yì):即班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汉书·叙传》说:“班氏之宗,世序其职。”意思是班氏子孙世代以编撰国史为己任。刘棻(fēn):不详,可能是班固的朋友或者同辈
【注释】 昔在冯当世:指昔日的冯道。冯道,字可道,唐洛州龙门(今属河南)人,后仕至宰相。起家冠伦魁:指早年有名于世。起家:初入仕途为官。冠伦魁:指位居三公之一。天衢跃群龙:指冯道在唐中宗时,曾与张柬之等共同发动过政变。转见绝足才:指后来冯道因事被贬出京,不再参与朝政。绝足才:指没有能施展才能的人。驰誉塞四海:指其名望遍及天下。致身近三台:指冯道曾先后任中书令、司空等职。三台
水调歌头·中秋和施司谏秋宇净如水,月镜不安台。郁孤高处张乐,语笑脱氛埃。檐外白毫千丈,坐上银河万斛,心境两佳哉。俯仰共清绝,底处着风雷。 问天公,邀月姊,愧凡才。婆娑人世,羞见蓬鬓漾金罍。来岁公归何处,照耀彩衣簪橐,禁直且休催。一曲庾江上,千古继韶陔。 注释: 1. 秋宇净如水:秋天的天空像清澈的水一样明亮。 2. 月镜不安台:月亮的光辉照在高台上,显得不安定。 3. 郁孤高处张乐
【注释】 失调名:不协调的名字。 九月江南秋色,黄雀雨,鲤鱼风:九月的江南是秋天,天气凉爽,树叶落光,水清见底,黄雀在枝头叫。 【赏析】 此诗以江南之景起,写秋色,写秋声。“黄雀雨”,写秋雨,写秋风。 前两句写出江南的秋色。“九月江南秋色”点明时令。“黄雀雨”“鲤鱼风”则具体描写江南秋日之景。“黄雀雨”,即黄雀鸣雨,为江南特有的自然景象。“鲤鱼风”则是形容江南秋天风凉、水清。
次韵和子澄春祠先圣律诗 质明帨洗动轻漪,礼殿巍巍百世师。 伏几亲瞻古人象,陪祠颇杂汉官仪。 诗书自可谋元帅,俎豆何妨示小儿。 春服咏归千古意,只今童冠可无诗。 注释: 【质明】清晨。 【帨洗】古时祭祀前要沐浴,这里指沐浴更衣。 【动】引起。 【礼殿】祭礼的殿堂。 【巍巍】高大的样子。 【百世师】永远的老师。 【伏几】跪坐或俯身坐着。 【古人象】古代圣贤的形象。 【陪祠】参加祭祀。
【注释】: 郫(pí)县令风流太史家——郫县令李叔勤的家中养有花种。 早知抹莉有奇葩——很早以前就知道这种花是一种珍稀的花种。 生嫌众色空尘滓——对众花的颜色感到厌烦,认为它们只是一些没有价值的东西。 遍阅馀香见等差——仔细品读了抹莉花的香味后,发现它的香味等级是依次递减的。 多谢珠玑来坐右——非常感谢你送来了珍贵的花种放在我身旁。 好将根垡到天涯——希望你能把抹莉花的种子带到天涯海角。
【解析】 此诗题作《次韵楚觉先见赠》,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通过送别,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首联“奏事何能补帝聪?”意思是说:“我向皇帝进言,又有什么用呢?皇帝听不进去。”这句诗表明了作者的无奈和悲愤。“流年”指光阴,岁月。“天公”指自然、命运、天帝。“付天公”即任凭天帝安排。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颔联“旧闻双剑沦波底,忽有三刀入梦中”
【注解】 开城西古湖、溉田既成冀得致政:福州赵侍郎开垦了西面古湖以灌溉田地,已经完工,希望能得到丞相福公的亲临指导。 飞盖:高车(古代一种轻便的车)。 治人:治理百姓的人,指官吏。 弱翁:《晋书·潘尼传》:潘尼字明达,仕至尚书令,年七十四,卒于家。 溱水女:春秋郑国女子洧水之滨,与情人相会,被其情夫发现,两人相视而泣,后成为佳话。 舞雩童:舞雩是古代的一种祭祀求雨仪式
【注释】 1. 福州:今福建省省会,在闽侯县东南。赵侍郎:指南宋抗金名将赵方;他因主张抗金有功,被任为福州知府。开城西古湖:指福州西湖,在福州城西。溉田:引水灌溉农田,使田地得到水分。既成:指工程完成。冀得致政:希望能够告老还乡,卸职归隐。丞相:指宰相(宰相的别称)。福公:即张福。福公一临:指宰相张赴福州视察工作。于是有唱和之篇二首:于是就有了两首应命之作。唱和:指相互酬答诗词。 2. 南方春早
【注释】 宴留:作者送别友人,在宴席上作诗。 坐对崆峒帅府开,尚书元是济川材。 才看剑履从天下,倏见旌旗照海来。 兵卫半年虚抱戟,公堂今日共衔杯。 文昌暂照东南地,已觉光辉近上台。 【赏析】 这是一首饯别词。上片写送别之际的情状和惜别之意。 “坐对崆峒帅府开,尚书元是济川材。”首句点题,交代饯别的场合。“坐对”表明与送别对象平起平坐,平等相待;“崆峒帅府”指唐代节度使的府第,这里代指饯别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