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桥翼翼傍云岑,田宅荒凉一径深。
想像吹笙凉彻夜,却疑风竹助遗音。

【题解】妙庭观:在江西九江。飞桥:架在山间,凌空伸展的吊桥。岑:山岭。田宅荒凉:指诗人所居的田园已荒废。一径深:形容路径曲折幽深。遗音:指笙声。

【注释】①翼翼:高耸貌。②凉彻夜:清冷彻骨。③遗音:指笙声。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当时作者在九江任司马,时值春日,登临庐山绝顶的妙庭观,眺望四周的山峦云海,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写下这首七律。

首句“飞桥翼翼傍云岑”,写远望庐山的景色。“飞桥”是架设在空中的桥梁,“翼翼”是形容它高耸入云,如鸟之翼翼。“云岑”指山巅云雾缭绕。这里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庐山的高峻陡峭。第二句“田宅荒凉一径深”,写诗人自己的所见。“田宅”代指庐山脚下的田园。“荒凉”是说田园荒芜,“一径深”是说田间小路十分幽深曲折。这两句通过写远景,为下文抒情做铺垫。第三句话“想像吹笙凉夜”,写诗人自己想象中的情景。“想像”是用虚写手法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吹笙”是指吹箫或奏笙。“凉夜”指清冷的夜晚。第四句话“却疑风竹助遗音”,写诗人听到远处传来的笙歌。“却疑”就是怀疑,“风竹”是指从远方飘来的笙歌声。“遗音”是说那些悠扬的笙歌声。最后一句是说听到那悠扬的笙歌声,诗人以为是风吹竹叶发出的声音。这一句既是对前面四句的总结,又是对全篇诗意的点睛。全诗以写景开篇,由写景过渡到抒情,层层深入,最后归结到抒情,抒发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描写春天的庐山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