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杜宇三更后,向晓绿阴连碧苔。
却恨楼高春数尺,柳绵飞不上窗来。
诗三首
杜宇啼春日,绿阴连窗苔
却恨楼高数尺,柳绵飘不上
译文
夜深人静时,一声哀鸣划破寂静的夜空,是杜宇(即杜鹃鸟)开始了它春天的歌唱。清晨,绿意盎然,窗外碧绿的苔藓与新叶相映成趣。然而,我不禁叹息,这高楼之高,竟然让我无法看到那飞舞的柳絮。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杜鹃鸟的啼声、窗外的绿意和楼上的视角,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欣赏和对自然美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奈与孤独。
一声杜宇三更后,向晓绿阴连碧苔。
却恨楼高春数尺,柳绵飞不上窗来。
诗三首
杜宇啼春日,绿阴连窗苔
却恨楼高数尺,柳绵飘不上
译文
夜深人静时,一声哀鸣划破寂静的夜空,是杜宇(即杜鹃鸟)开始了它春天的歌唱。清晨,绿意盎然,窗外碧绿的苔藓与新叶相映成趣。然而,我不禁叹息,这高楼之高,竟然让我无法看到那飞舞的柳絮。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杜鹃鸟的啼声、窗外的绿意和楼上的视角,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欣赏和对自然美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奈与孤独。
诗句原文: 寺老柳遮塔,雨多春碍船。 1. 注释分析: - “寺老”:指的是寺庙已经非常古老,历经岁月的洗礼和风雨的侵蚀。 - “柳”:通常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柔韧和生命力。 - “遮塔”:描述柳树覆盖在塔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古老的氛围。 - “雨多”:表明春季多雨,天气多变。 - “春”:指春天,是自然界生机盎然的季节。 - “碍船”:雨水增多导致春天的河流或湖泊水位上涨,船只行驶受阻。 2
【注释】 鸾:神话中的鸟,古代传说中能歌善舞的鸟。 铜彝(yí):青铜制的盛酒器。 煎:烹煮。 脑:指鸭头。 心香:意谓鸭头烹煮后的香味。 译文: 画扇上题着的诗,是一只鸾鸟背脊上的湿痕; 铜彝里煎煮过的鸭头,散发着鸭心的香气。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图画,画面上的鸾鸟正在背上沾满湿润的诗句,而铜彝内煎煮着的鸭头正散发出香气。诗人以生动的形象和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充满情趣的画面
【注释】 1. “涧水活”:山涧的水,清澈见底。“活”是“清”的借代词,即“明澈”。 2. “不冻”:没有结冰。“冻”,结冰;“不冻”,不结冰。 3. “山枫老”:山枫树老了,颜色变红,所以叫“老”。 4. “自灵”:自己有灵气。“灵”,灵气,精神,神采。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山涧溪水和山中枫树的描绘,赞美它们各自独有的生机、活力和神韵。 首句“涧水活不冻”,写山涧溪水之“活”
注释:树影虽然清晰却踏不断,花香虽近却嗅不真切。 赏析:此句描绘了作者对自然界美景的感受。"树影"指的是树木的影子,"踏不断"则表达了树影的连绵不绝和无法被破坏的特点;"花香"指的是花朵散发出来的气味,"嗅不真切"则表达了闻到花香的感觉并不真切。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景色之美的欣赏之情,也表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 诗句释义:山中道人不裹巾,一片石床生绿鳞。 这句诗描述了山中的一位道士,他不需要用头巾包裹头颈,因为他已经习惯了这种简朴的生活方式。他坐在石头上,石头上生长着绿色的鳞片,仿佛是大自然赋予他的装饰。 - 译文: 山中道士不缠头巾,石床生出绿色鳞片。 - 关键词注释: 1. 山中道人:指生活在山中的道士。 2. 裹巾:用头巾包裹头部和颈部。 3.
梅天雨气入帘栊,衣润频添柏火烘。 译文:梅雨季的雨气弥漫在窗户和门户之间,我的衣服因为潮湿而经常被烘烤取暖。 注释:梅天:指梅子成熟的时节,也就是春末夏初,气候湿润。雨气:形容空气中弥漫着雨水的气息。帘栊:指门和窗户。衣润:衣服潮湿。频添:经常。烘:烘烤、取暖。 赏析: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梅雨天气中人们的生活状态。梅雨带来的不仅仅是湿润的天气,还有潮湿的空气和衣物。这种天气让人们的生活变得不便
诗三首 杜宇啼春日,绿阴连窗苔 却恨楼高数尺,柳绵飘不上 译文 夜深人静时,一声哀鸣划破寂静的夜空,是杜宇(即杜鹃鸟)开始了它春天的歌唱。清晨,绿意盎然,窗外碧绿的苔藓与新叶相映成趣。然而,我不禁叹息,这高楼之高,竟然让我无法看到那飞舞的柳絮。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杜鹃鸟的啼声、窗外的绿意和楼上的视角,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欣赏和对自然美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奈与孤独
月夜看桂花 玉杵声中舞素娥,西风叶叶自婆娑。 一天清气无人管,惟有山楼树影多。 注释:月光下看着盛开的桂花。在玉色的砧上捣着白米,声音中传来了桂树的叶子飘落的声音,仿佛是嫦娥在翩翩起舞。西风吹动着树叶,它们轻轻摇曳,似乎在跳舞。整个晚上,清新的气息都无人打扰,只有山上的楼台和树木的影子映衬着天空。 赏析: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桂花的夜晚之美。月光下的桂花如同仙子一般,玉杵声中舞动
梅天雨气入帘栊,衣润频添柏火烘。 译文:梅雨季的雨气弥漫在窗户和门户之间,我的衣服因为潮湿而经常被烘烤取暖。 注释:梅天:指梅子成熟的时节,也就是春末夏初,气候湿润。雨气:形容空气中弥漫着雨水的气息。帘栊:指门和窗户。衣润:衣服潮湿。频添:经常。烘:烘烤、取暖。 赏析: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梅雨天气中人们的生活状态。梅雨带来的不仅仅是湿润的天气,还有潮湿的空气和衣物。这种天气让人们的生活变得不便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 诗句释义:山中道人不裹巾,一片石床生绿鳞。 这句诗描述了山中的一位道士,他不需要用头巾包裹头颈,因为他已经习惯了这种简朴的生活方式。他坐在石头上,石头上生长着绿色的鳞片,仿佛是大自然赋予他的装饰。 - 译文: 山中道士不缠头巾,石床生出绿色鳞片。 - 关键词注释: 1. 山中道人:指生活在山中的道士。 2. 裹巾:用头巾包裹头部和颈部。 3.
【注释】 妙庭观:在长安城内。鼎与坚:指古代的三足鼎和四足铜鐻,都是古代帝王用来镇国之宝。这里指代帝王权位。飞升:道教谓得道成仙后乘风而去,升上天空。内丹:道家修炼术语,指人体内在的精气神。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当时政治现实的不满和对人生命运的感慨而写的一首咏史诗。 首句“不见当年鼎与鐻”,“鼎”和“鐻”均喻指帝王之权。这两句说:如今看不到当年的帝王之权了,那曾经显赫一时
月夜看桂花 玉杵声中舞素娥,西风叶叶自婆娑。 一天清气无人管,惟有山楼树影多。 注释:月光下看着盛开的桂花。在玉色的砧上捣着白米,声音中传来了桂树的叶子飘落的声音,仿佛是嫦娥在翩翩起舞。西风吹动着树叶,它们轻轻摇曳,似乎在跳舞。整个晚上,清新的气息都无人打扰,只有山上的楼台和树木的影子映衬着天空。 赏析: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桂花的夜晚之美。月光下的桂花如同仙子一般,玉杵声中舞动
【诗句释义】 1. 古貌如公更古心:形容陶公(陶渊明)外貌古朴,内心却充满高尚的情操。 2. 宦情终浅道情深:官场上的权谋和利益虽然重要,但是陶公更看重的是道义和道德。 3. 区区饱暖何曾计:陶公并不追求个人的财富和地位,他更注重的是内心的满足和道德的修养。 4. 一字廉称值万金:用一个“廉”字来评价陶公,价值连城也不足以形容其重要性。 【译文】 陶公(渊明)外表质朴如旧,但他的内心却是高尚的
【注释】 幕府:这里指陶公的幕府。当年:陶公刚任容州(今广西南宁一带)刺史时。 誉:称赞。四驰:四通八达,形容交通十分便利。 诸公:众位同僚、部下。 识之迟:认识你太晚了。 长材:才能出众的人。 时用:时机。 世上何官不可为:世间哪里有不适宜做的官呢? 赏析: 这是一首赠人之作。诗的首句是诗人对陶侃的赞颂,称他为“名臣”,说他在幕府中声威显赫,“誉四驰”。次句是说同僚、部下常感遗憾